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叶嘉莹说温庭筠:从爱情到政治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叶嘉莹 参加讨论

    中华诗词人物·温庭筠|叶嘉莹讲 萧丽书(上)
    题辞|刘征
    我嗜茶,请以茶喻。饮绿茶,必取西湖上好明前龙井,泡以名泉之水,盛以青花瓷盖碗或玲珑剔透之玻璃杯。诸美俱备,徐徐饮之,始能品其真味,得其真趣。
    《中华诗词人物系列》所选皆古大家之名作,请当今大诗词家讲解,并请著名书家为之染翰。诸美俱备,徐徐品之,始能会其深长之底蕴,听其弦外之音,心旷神飞,回肠荡气。“人生有味是清欢”。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萧丽书 《温庭筠 菩萨蛮》
    我们今天讲温庭筠的词。
    “词”是什么?
    最早的时候,“词”,指的是配合歌曲来唱的歌词。中国最早的音乐叫做雅乐,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清乐。隋唐以后,有很多外来的音乐传到中国,被称为“胡乐”。此外,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音乐也传了进来,俗称为“法曲”。于是,中国的传统音乐,结合胡乐还有宗教音乐,产生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变化多端的、结合了各种音乐特长的一种新兴乐曲,人称之为“宴乐”。随着这种音乐的流行,出现了很多为之填词的人,“词”的本意,指的就是这种歌词。由于这种音乐最初在民间流行,文辞不够典雅,为当时的士大夫所轻视。而后来这种俗曲之所以开始在文人之间有了地位、被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早的一个作者,即,温庭筠。
    五代十国的时候,后蜀的一个人编了一本《花间集》,在序文中说“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所谓“诗客”的“曲子词”,就是说明这一集子所收录的是有文化修养的人为流行歌曲填写的歌词。《花间集》里,温庭筠被排在第一位。
    
    由于温庭筠,词的价值、地位提高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我现在要讲温庭筠的两面:一个是他浪漫的生活,一个是他关心朝廷政治的理想和志意。温庭筠词之奇妙,就是他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可还是无心流露了他对于朝廷的关怀和一个才智之士不得志的悲哀,这也是温庭筠为什么能够把词的地位提高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庭筠这个人,在一般人看来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为他喜欢跟歌伎、酒女来往,为歌伎、酒女填写了很多的歌词。但另外一方面,温庭筠毕竟还有读书人的理想和志愿。孔子说,“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不读书则已,一为读书人,就当为国家、天下做长远的谋划和打算。而温庭筠一方面虽然跟歌伎酒女往来较多,可是一方面,他也关心政治。若打开温庭筠的诗集看一看,可以看出,他是很关心国家的政事的。可是那个时候的政治是什么样的呢?宦官专权、藩镇跋扈。
    唐朝以科举取士,当时有一种考试的科目叫做律赋。考试的时候定出几个字来,考生要按照这几个字押韵,属于非常严格的一种考试。温庭筠很有才华,读书又很多,他进到考场,一叉手就做出一段赋,律赋不是八个韵字吗,他八叉手就八韵成,故此温飞卿有一个别号,叫“温八叉”。在考场里面,他自己写完了就帮这个作一篇,帮那个作一篇,被认为士行尘杂。所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这个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个大的变故,史称“甘露之变”。唐文宗太和九年,有一些朝廷大臣为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密谋诛灭宦官,结果没有成功,反而这些朝廷大臣都被杀死几百人。“甘露之变”中,宰相王涯被杀,温庭筠写了一首诗来悼念他。后宫的斗争中,庄恪太子突然间暴病而卒,他也写了悼念庄恪太子的诗。
    温庭筠说自己“有气干牛斗,无人识辘轳”。
    辘轳,是一把宝剑。他说,我的宝剑的光气上冲牛斗,可是没有人认识。
    
    萧丽书 《温庭筠 菩萨蛮》
    三
    先讲他一首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他写了十几首《菩萨蛮》,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开端的一首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句就很有特色。“小山”,是什么山?不是外面的山,小山是“屏山”。古代的床是平的,外面围了一个屏风,小山是指折叠的屏风。“小山重叠”,像山一样的、折叠的屏风。“金明灭”,屏风上有各种装饰,亮晶晶的,当第一线日光照到这个装饰的金碧辉煌的小山屏,日光闪耀,把床上的女子惊醒了,女子在枕头上一转头,就“鬓云欲度香腮雪”。下面他接着说“鬓云欲度香腮雪”,“鬓”是两鬓的头发。我们常说鬓发如云,形容女子柔软的长发像一缕黑色的乌云一样,所以是“鬓云”。“香腮”,女子化妆用了很多香料、香粉,所以是“香腮”。“雪”,是她“香腮”的颜色。“鬓云欲度”,好像要“度”,要遮掩过来。温庭筠还有另外一首词,“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说一个女子刚刚醒,拿手揉一揉脸,她枕头外面是一个小的屏风。“懒起画蛾眉”,这个女子慢慢地、懒懒地起了床,然后对着镜子梳妆,画她的眉毛。“弄妆梳洗迟”,什么叫“弄妆”?张先有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弄”是舞弄,有自我欣赏的意思。这个女子化妆的时候,描一描、看一看,自我欣赏一番。她的梳洗是慢慢进行地,不像我们现在赶着上班或者上课,总是能匆匆忙忙。“弄妆梳洗迟”,写一个美丽的女子早起化妆。
    梳妆完了怎么样?“照花前后镜”,她头上插了花,这花插的对不对呢,于是用两面镜子前后照一照。“花面交相映”,前面的镜子里有花光人面,后面的镜子里面也有花光人面,重重叠叠的镜影、重重叠叠的花光人面。这个女子化好妆了,“新贴绣罗襦”,“绣罗襦”是一个丝罗的绣花短袄。什么叫帖呢?“帖”字根据古人的用法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熨帖”,就是拿一个熨斗烫平了。另一个是说一种女子的女工,叫“帖绣”,把一个花样贴上,把旁边绣起来。总而言之,她是穿着一个非常讲究的罗襦,而且刚刚熨帖的,或者刚刚帖绣的。那“罗襦”上的绣有什么图样呢?是“双双金鹧鸪”,一对一对的鹧鸪鸟。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女子晨起化妆,有什么好处呢?温庭筠不同于韦庄,韦庄的感情是直接的,而温庭筠什么都没说。他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展现出一个图画。很多人都不喜欢温庭筠,喜欢韦庄,喜欢冯延巳,因为他们的主观感情有很强烈的表现。温庭筠说的是什么,不知道。
    清朝词学家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这首词,有屈原《离骚》一样的寄托,是温庭筠感慨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没有被认识和任用,所以“此感士不遇也”。他说,“‘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温庭筠就写一个女子起来化妆,凭什么张惠言读出这么深刻的意思?真的有吗?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明明什么都没有说,怎么说是“感士不遇”?我们要说到一个联想的作用。“懒起画蛾眉”,为什么“懒起”、又为什么“画蛾眉”呢?这牵涉到中国的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蛾眉”两个字本来出于《诗经-卫风》里的《硕人》,形容卫庄公夫人的美丽,写得非常妙,用最朴素的比喻、最朴素的语言。眉毛怎么好看?像飞蛾的那两个触须。可是到《楚辞》,蛾眉的意思可就变了。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说那些女子就嫉妒我的美丽,蛾眉代表女子的美丽,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蛾眉”,在屈原这里代表就代表美好的才能和美好的理想。于是,“蛾眉”就有了一个更深远的含义。李商隐有一首诗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他是说,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么美好的品格和志意了。“画蛾眉”,就是追求美好的才能和志意。“懒起”在中国也有一个传统。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杜荀鹤,他有一首《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原诗有八句,这是前面四句。“承恩不在貌”,他说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不在于是不是有真正美丽的容貌,所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对着镜子懒得化妆,因为皇帝并不欣赏真正美丽的女子,他欣赏的是善于逢迎、投合他意思的女子。这就很奇妙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字,“懒起画蛾眉”,“蛾眉”有含义,“画蛾眉”有含义,“懒起画蛾眉”也有含义。“弄妆梳洗迟”就是“欲妆临镜慵”。我化妆给谁看?现在的皇帝不认识真正的美丽,所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首词被张惠言这么一讲,有了很丰富的含义,但是大家不相信。说温庭筠这么一个生活浪漫的、浪子型的人,哪里会有这样的志意?
    我们来看一个温庭筠出的布告。什么布告呢?温庭筠后来在一个国子监里面当助教,既然是助教,就要帮忙看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的时候,他说这几个人的作业好,榜而出之,就是把这几个国子的诗文,抄写出来贴一个大布告,说这几个人的诗词写的好、文章写的好。他说这些人“识略精微”,有见识、有谋略,而且见识谋略非常高深、非常细致,“堪裨教化”。如果任用他们,将来对国家的教化是有用处的。接着他说,“声词激切,曲备风谣”,这些学子批评朝廷的政治,言词激烈,跟《国风》一样。他说这些进士的诗文里面,有关心、讽刺朝政的意思,所以是很好的。故此“不敢独专华藻”,不敢一个人看这些美丽的诗文,我现在贴一个大布告,大家都来欣赏。从中可见,他欣赏一些有理想、有志意的人。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
    本文及视频、图片均由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策划制作,并授权腾讯儒学发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