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译文】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2、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译文】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感悟】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3、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汉书·陈汤传》 【译文】评定人的大功劳,就不必记他的小过错;推举高才能的人,就不必挑剔他的小毛病。 【感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功与小过,大才与小疵相比,前者是主要的。这两句用于表达论人评事要抓住主要方面,不必拘泥于小节问题。 见其外不识其内(资料图 图源网络) 4、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感悟】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5、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译文】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感悟】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6、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译文】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 【感悟】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祸固多藏于隐微 而发于人之所忽(资料图 图源网络) 7、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 【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感悟】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8、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译文】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9、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汉书·枚乘传》 【译文】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感悟】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10、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汉书·鲍宣传》 【译文】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感悟】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