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的好,首先体现在它的结构上。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是非常高的想象力,把诸葛亮的英明神武带到读者面前。这就是才气。这两句就像唱歌一样,一开始就唱了最高音。这种做法非常危险,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如果你一下子就起得很高的话,后面你就容易接不上。 第二联怎么办呢?李商隐马上转了,而且一转就转到了最低音:“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这么神武的一个人,竟然是收获了失败,眼睁睁在地下看着蜀国被灭了。痛惜之情自在言中。 接下来的“管乐有才真不忝”,激烈赞扬诸葛,感情调子又高高振起,但后面的“关张无命欲何如”,音调又无限低沉下去了。 这首诗的前四句,感情基调极尽高低起伏之能事,非常具有跌宕感。 最后一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李商隐的这个“恨”,为诸葛亮的失败而发,其实也为自己而发——《筹笔驿》这首诗中有李商隐。 李商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梁父吟》这首古曲,咏唱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子设计杀害三名勇士的故事。当时齐景公的手下有三个特别勇武的人,丞相晏子就告诉齐景公,这三个勇士以后会对齐国不利,最好把他们都除掉。晏子就设了一个计谋,把这三个勇士害死了。这个故事叫“二桃杀三士”。 齐国的三个勇士虽然有才能,却遭到了猜忌甚至是被人身消灭。李商隐在晚年写这首《筹笔驿》,以《梁父吟》扣着一个“恨”字收结全诗,未必不是指向晚唐权臣压抑才士的现实。因为李商隐自己就是在权臣的压制下,才能无法施展。他在这首诗里,既痛惜诸葛亮的失败,同时也抒发了身世之慨。 《筹笔驿》全诗都紧紧扣着一个“恨”字,雄浑有力,感人至深。更关键的是诗中有李商隐在站立着。清初有一位学者叫吴乔,他说:“诗中须有人,乃得成诗。”就是说诗里要让人看到作者,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感想。吴乔说,如果诗中没有人,那就是“万篇一篇,万人一人,了不知作者为何等人”。这句话是说,如果诗中没有作者,那么你写一万篇跟写一篇没什么区别,一万个人跟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筹笔驿》这首诗没有最后这两句,那么它只是一首写诸葛亮写得很好的诗而已,跟李商隐的生命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有了这两句,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李商隐的“恨”,既是为诸葛亮的失败而发,也为自己而发。他有一种很幽微的用意在里面。 《筹笔驿》是一首沉雄的诗。“沉雄”是古人评诗时常用到的高级别赞美词,这个词的背后有一种精神:沉重的情感最好以雄健的字句出之。这其实是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最哀痛、最伤感的时候,也要立得住,要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把持住自己,在尽情舒放情感的同时,不让自己的生命被情感吞噬。 像《筹笔驿》这种诗,是李商隐的里子。而《无题》、《锦瑟》、《春雨》这种作品,是李商隐的面子。面子要尽可能地漂亮,而里子则要有骨力。一本诗集跟一个人一样,可以样子不漂亮,但不能没有骨力。古人很讲究这一点。所以我们看《玉谿生诗集笺注》,第一首诗也叫压卷诗,是《韩碑》,这首诗也属于重大题材,也是沉雄之作。 本文系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