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夫妻相处有底线 互敬互爱才是长久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罗杵增 参加讨论

    文/罗杵增
    底线是个人对事情物态所能接受的“最后一条界线”,最低要求,也是人之所以自立于世,别于他人与禽兽的警戒线,因而严肃不容触犯,不可突破。
    个人处于社会中,处理好社会伦理关系可谓一条“天然的要求”,成为自持之底线及评价他人的一个重要绳准。《中庸》曰:“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孟子》有言:“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上二者言五伦,一眼看到的异处是“昆弟”及“长幼”,后者实由“昆弟”之间的长幼之序延伸,故大同小异。此虽言“五伦”,但个人、家庭、与他人的交游及对国家社会的承担都已概括在内。在古人眼里,处理好这几个关系便是底线。
    且不说五伦次序,其间说到家庭伦理的便有父子、夫妇、昆弟三条。做好这三条,又是为人处世最关键所在。
    所谓“父子”者,应视为“父母与儿女”。古人极重孝,为人子女首当孝顺父母,无论读书行事,以此为重。吾粤陈兰甫先生著《东塾读书记》,“孝经”置于卷首,其内言“黄东发《日钞》以《孝经》为首。而《论语》、《孟子》次之。以读经者当先读此经也”实夫子自述。
    古人在自己的诗文中极少涉及到父母,尤其是诗,这似乎是古人坚守的底线。即使有,也不会正面去直述父母之言行,多敦厚感激。人们朗朗上口的《慈母吟》便是其例,此之为得体。
    或有哀愤己之不争、凄痛感人者。黄仲则《别老母》一诗今日已不为众知,但只要读到“搴衣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为人子者,谁不为之同声一哭?更别说直言父母之恶的诗。底线对于他们而言,可谓“不必多说”。
    与其说是文例使然,不如说敦厚孝顺实深入到古人骨子里,才会出现这种令今人诧异其“不敢写”的情况。这种误解现象的出现,究竟是古人愚昧还是今人凉薄?令人深思。
    
    夫妻之间互敬互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至于夫妇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好,又是底线之内的事。盖因夫妇取法阴阳,阴阳和谐则万物生。夫妇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直接会影响到子女,则“父子”、“昆弟”二条亦受到冲击。故而“琴瑟和鸣”虽是古人可遇不可求之事,但也尽量争取与配偶分工恪己,共同担当家庭的内外事宜,相安同度,这亦是恪守底线之表现。
    夫妻私下“不得不说”的辛酸往事,古人往往不说。纵有诗文谈及,亦轻易不中伤配偶,更多的是情意款款,进退得体。
    千万不要看小“得体”二字。诗文的得体与否,直接可看出作者的个人品格、修养如何,有无底线。往深层讲,实体现了个人本乎天性而发的对亲人的尊重与疼惜。
    如果这种淳朴的人性美由家及邻里,再推而广之到邦国天下,何愁天下不大治?如果百无禁忌,什么都能拿出来说,与其说是社会进步,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并有表达的自由选择权利,宁勿说是世风日衰,人性愈转晦暗。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归有光的著名散文《项脊轩志》。文中回忆其母及亡妻,仅只言片语,淡近无味,却感人最深。其后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其妻亡后,“室坏不修”;一是两年后无聊将阁子修葺好了,然已“不常居”。仅寥寥数语,读者已能感受到归有光与其妻之间的情意,睹物思人,人所同感。未了几句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来潸然泪下,不忍多顾。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之父陈三立,乃“同光体”的领袖人物,系近代诗宗。其文《故妻罗孺人状》,写于妻子罗氏病逝后七年。在文中忆及平日里夫妻相处的小细节,同样令人感动。
    陈三立言:“孺人沈笃寡言如其父,于余容顺而已。然务规余过,言皆戆切”,丈夫有过错能果断指出,努力帮助他改正。我们来看看罗氏是怎么做的,“余尝醉后感时事,讥议得失,辄自负诋诸公贵人,自以才当出诸公贵人上。入辄与孺人言之。孺人愀然曰:‘有务为大言对妻子者耶?’余为面惭,不能答”。只看此段文字,罗氏的形象跃然纸上,立时高大起来。
    陈身当乱世,才能卓群,自有一番胸怀抱负。平日不得志,唯诗酒度日,难免酒后牢骚入对妻言。每如此,罗氏都颇不愉快,正色说,难道还有专门把大话讲给自己妻子听的男子吗?他立即羞愧得无言以对。
    罗氏这话不仅直规陈三立失态之过,而且暗含勉励丈夫当努力进取,不能满腹牢骚空度日的意思在内。这样的妻子真真当得“贤妻”二字。
    纵使单从陈公此文而言,亦叙述得体,情深意切,无一处不饱含对妻子的爱惜、敬重及回护,字字悲欢交集,深深追念,绝无任何言及其配偶些许不堪的文字,堪称是“人有操守,文有底线”。
    夫妻之间理当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是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就如同人之二足,行走之间一足迈前,而另一足自然跟上,平仄有致,分寸合拍。如此看似简单,其实至大。世间大道,莫不是从小处做起的。底线,则是人高大地站起来的第一块垫脚石。
    本文为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