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跟陶渊明有何根本不同?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严诗喆 参加讨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特别善于在开篇就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他很有可能是无心的。这两个十一字的对句,一下子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弃我去者”在昨日,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只因今日又有今日的纷扰和烦恼。陈亦迅在歌中所唱的“烦恼会解决烦恼”,大概也含有这样的意味。
    本诗题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事情是“饯别”,地点是“谢脁楼”,道别的对象是李白的族叔李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上句给人秋风送爽的感觉,“酣”是“畅饮”之意,与背景环境很搭,对饮道别,从来是为人称道的话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谈及饮酒送别,这大概是脑海中最先浮现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的意象本身新颖、动人,再加上本诗后两句的点睛与升华,让这两句饮酒道别诗成为经典。至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的《雨霖铃》,描写离愁别绪的抒情之作,更是动人心扉,词作的语言表现本来就比诗歌自由、灵活,因而愈显凄美。
    
    举杯消愁愁更愁(资料图 图源网络)
    “蓬莱文章”、“建安风骨”,李白点评李云的文章,这里写的仍是实事。至于其后两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写的正是诗人驰骋想象,带着一腔豪情壮志、超凡脱俗的兴致,腾跃至青天,摘取日月。短暂的脱离现实,并不能彻底摆脱现实之苦,重新跌入现实的漩涡时,只能不由感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失意之时,人往往会选择借酒消愁,此联上句是起兴,下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内容。
    诗人面对的现实无疑是“人生在世不称意”,这样的忧愁,宿醉看来还是难以解决问题。面对当时的处境,李白别无选择,只有归隐一条路,于是便道“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本身是积极入世的,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为人又率性自由、不受拘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带给他情感、意志的冲击,也是其不少优秀作品的动因和催化剂。
    因个人性格不适合官场、而选择归隐的大有人在,其中比较家喻户晓的要数陶渊明。与李白不同的是,陶渊明的归隐获得的闲适、自在和愉悦,让他觉得这恰是适合自己的地方。《饮酒》和《归园田居》便是陶渊明享受归隐生活的写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分明带有一种为自己此时生活状态感到满足的喜悦,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甚至值得炫耀的感觉。更值得他自豪的还不是环境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态,“心远地自偏”。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带有一种戏谑的意味:“当中的真意你们这些俗人是不会明白的了,只有亲身感受与体悟,并拥有从容淡定的心态,才可能会读懂哦…”这样的心境跟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李白相比,确实是不一样的。这是当然的,假如都一样了,李白就不成其为李白了。
    (作者 严诗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