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悭吝结: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为也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中记载了元人无名氏的一首元曲《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首极尽讽刺之能事的小令嘲笑的就是吝啬的人。 东晋年间,右将军周札一家五人封侯,身居要职。周氏势力的发展,遭到权倾天下的王敦的猜忌。于是,王敦悄悄联合江南的沈氏士族共同讨伐周札。等周札得到消息,已是兵临城下,仓促间准备率领几百名部下出城迎敌。 在周札的库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劝他赶紧拿出来装备士兵,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札竟然舍不得,遂将劣质兵器分发给士兵。 见周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如此吝啬,士卒也没有为他卖命的决心,结果在敌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周札遂被杀。 其实人要想获得更多,就要学会施予。你要是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就不会有人向你舍。有人给别人施舍时,心甘情愿,但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为什么?因为你对他舍不得。因此,要学会磨掉这种悭吝的心。 要想获得更多 就要学会施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六、愚痴结:反智倾向,知识越多越反动 “愚痴结”的表现就是茫然行事。所谓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观察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盲目而行。这样的人,必遭磨难。 人都是由无知走向知识丰富,智慧也是由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才有的,被“愚痴结”束缚的心态是不喜欢思考和学习,而是随波逐流,以流行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以大众的看法作为自己的意见。 古人讲“格物致知”,“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就是要求人们学习积累知识,并且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创新知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最重要的是“善读”。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七、偏见结: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 见结是什么?就是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偏见结”或是偏执于自我利益,或是不信报应。 一个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被国人所敬重的人;一个以区域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这个区域所敬重的人;把整个家庭、亲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亲朋好友一定会非常地敬重他。 人生活在群体中,只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目标是不行的,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因为天下的兴亡终究会影响到每一个体的生活。 “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喊出这些口号的人都是深陷“偏见结”,其实人生并不一定非要排斥别人的利益才能得到自己的利益,人与人的关系也绝不是只有利益冲突和矛盾对立,合作双赢和契约精神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出自他的著作《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就是天下民众都是同胞,世间万物都是同类,应该以仁爱为心,泛爱一切。 民 吾同胞 物 吾与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八、自我结:我就是真理 凡是我说的话、所想问题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见解、行为等等,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丝毫不一样的见解,或者反对的意见。这种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就叫做自我结。 陷入“自我结”而不能自拔的人最终会成为暴君或者“唯我”的狂人,一些邪教教主就是通过不停地神话自己,用神灵附体的鬼话骗人,最后搞得自己也有点相信了,也就开始了疯狂和崩溃的前奏。 读《论语》,会发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的都是人生中平常却切实有用的话语,他的弟子可以反驳他,批评他,子路甚至有一次直接说孔子“迂”,孔子从没有勃然大怒。 翻开《论语》,也找不到“若不信我说的,将来要下地狱”,“不听我话语的,吃我一刀”这些吓唬人的句子。 解开自我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九、虚无结: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唐朝时,有一个名叫元晓的新罗人,为寻求觉悟,奔走于高山峻岭,夜宿荒冢之间,夜半醒来,口渴难耐,便伸手从旁边的洞穴里捧水喝,感觉自己从来没喝过这么清凉甘甜的水;喝完又睡去,早晨醒来,曙光映照在昨夜喝水的地方,原来他喝的是积存在骷髅里的水。元晓顿觉恶心,把喝的水都吐出来。 人一生当中一定不要染上怀疑的病。当你一旦染上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快乐、幸福可言。别人私语,就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遇到了“倒霉事”,就怀疑是周围人有心为之……多疑会让人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生活在孤独恐惧的小圈子里。 这种疑病,对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包括对父母、对丈夫、对妻子、对朋友、对学校、对领导、对社会。一旦建立了这种疑结之后,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信的了,这样的结局是什么?除了“我”之外,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陷入“虚无结”的人戴上“怀疑”的有色眼镜,慢慢和世界隔离,对他人充满敌视,尼采说:“不要对深渊盯得太久,因为深渊反过来会盯着你!” 心底无私天地宽,不妨学会信任,多与人为善,收获的也是别人的关怀、温暖,而心中的疑云也会自然消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