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缺笔(资料图 图源闽南网)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成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皇帝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ǒ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文/钟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