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晗 中国有一句名言:成由俭,败由奢。 农耕民族,因为一年有四季,偶然还会有水旱蝗灾,节俭不但可以越冬,而且可以保证在灾难来临时,有抵御灾难的能力,这本无可厚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是,这种“俭”只是一种持家的原则,而不是治国的理念。我们知道,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是万万不能“俭”的,在不该省钱的地方省钱,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道光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人。 ![]() 道光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即位。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在诸列强面前显示其落后、孱弱的一面。在治国理政方面,他盲目推崇“节俭”之风,甚至连军费开支都大大缩减。造成举国上下一片积贫积弱的景象。朝野上下表示出了严重的不满:乾隆皇帝时,东伐西征,兵强马壮,耗费银两无数,相反还是太平盛世。而如今崇尚节俭,老百姓却越过越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更可笑的是,道光帝到了国家生死关头时还想着“节俭”二字。当时林则徐奉命查禁英国商人的鸦片,英商允诺,他们的鸦片也是从批发商处抵购的,因此,只要清政府以茶叶来抵扣这些鸦片。让他们对自己的批发商有个交代,他们就立刻回国,并保证不再往中国销售鸦片。且不论这些商人是否在扯谎,但至少清政府只要马上拿出足够的茶叶,并把这些商人驱逐出境,至少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争取到控制局势的主动权。 面对这个消息,林则徐满心欢喜以为道光帝会答应,结果道光帝看到奏折之后,心头不悦,竟然不准——此时英国商人已经等得不耐烦。林则徐无可奈何,情急之下只好让地方筹措经费,迅速礼送这些商业侵略者出境。结果,等到林则徐筹措到了经费之后,英商们的求援电报早已发到了伦敦,英国议会已经决定派军舰前来。 历史地看,道光帝的节俭反映了他不自信的内心世界。到了道光一朝,清王朝虽然还是大清王朝,但世界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世界。不知名的小国葡萄牙、英吉利、法兰西接踵而至,道光帝自己也不明白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笔者认为,在殖民与被殖民的世界格局下,以及源源不断的鸦片交易,中国的白银不断外流,而且,当时的中国人还沉浸在昔日的“康乾盛世”的大梦中,他的祖父乾隆皇帝所开创的“千古伟业”,还不足五十年就快到他手上一败涂地,国库入不敷出。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道光帝想不节约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