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秦始皇是黑色服饰、建筑等的代言人,汉武帝就是“随顺黄德”的第一人。秦始皇、汉武帝虽然喜欢黑、黄颜色,但并没独霸。故而,最霸道的还是皇帝做的不咋地的大唐王朝开创者李渊…… 中秋、国庆期间,无论是景区还是商场,穿着各种各样服饰的人络绎不绝。同时,在吃、住、用等各个方面,人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不受任何制约。这在古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古籍中随意就翻到诸如黄袍、朱门、乌纱、青衫等饱含着色彩的词,便足以说明颜色背后传递的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笔者曾读过“古代人以服装颜色划分社会等级”的文字。其实,纵观我国古代社会的色彩文化,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色彩缤纷的建筑、服饰,还是五彩斑斓的书画、瓷器等,都逃不出颜色的内涵和限制。那么,谁是“颜色来划分社会等级”的始作俑者? 周朝的《礼记·玉藻》中载:“衣正色,裳闲色。”意思是说,正色象征高贵,用于礼服;闲色即间色,只能作为便服、内衣或平民的服饰。这说明在周朝,统治者从礼制等级观念出发,就用服装的颜色划分社会等级。而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五色”的文献记载。《尚书》谓:“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而“五色”真正主掌等级划分的始作俑者乃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他创立的“五德终始说”,第一次将“五行”、“五方”、“五色”融为一体。他的观点不仅很快被封建统治者接受,也受到了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孔子和老子的推崇。《老子》语:“五色不乱,孰为文彩”。 此后,五德与五色纵横中国几千年,“有国者未始不由于此说”,各朝各代都竭力找出所属之德,并以此将五色中的对应之色定为本朝之色,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如果说秦始皇是黑色服饰、建筑等的代言人,汉武帝就是“随顺黄德”的第一人。秦始皇、汉武帝虽然喜欢黑、黄颜色,但并没独霸。故而,最霸道的还是皇帝做的不咋地的大唐王朝开创者李渊。据《新唐书·车服制》记载:“唐高祖以赭黄袍、巾为常服……既而为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逐禁臣民服。”特别是到了公元668年,唐高宗恐其他黄色与赭黄混淆,便颁布圣旨:官民一律不许穿黄衣服、住黄房子。至此直到满清灭亡的1000多年里,黄色成为帝王家专用之色,其他任何人穿黄、住黄甚至用黄等皆为谋反,不仅“杀无赦”,甚至“灭九族”。 至高无上的皇帝独占黄色后,便把红色赏赐给了公、侯、伯、子、男、卿等贵族阶层。周朝规定,只有上流阶层可用朱红色车马器具,穿宽大富丽、以红色为主调的衣服。而红色的靴子、旗子、带子、樱绥等,常作为周王赏赐的珍贵礼物。秦汉一统,使用红色虽然趋于广泛、多元,但等级制度依然壁垒森严,阶级层次按使用红色分量的多寡来区分。刘邦为凸显刘姓的尊严,规定只有刘姓诸王邸宅可用朱红漆门。以至于后来“朱门”成为王公贵族及富贵人家的专用代称。在很长时间里,一般老百姓是不能轻易染指红色的。 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都知道,唐朝的“司马”只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副科级干部甚至一般公务员,而白居易当时穿的是“青衫”,可见穿青色衣服的人乃是比平民布衣稍好一点点的公职人员。唐之后,青色的社会地位持续下降,最终柔化成一种极普通的民间色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淋漓展示着它的本真个性。与青相关的文化链接在口语、文学、宗教、风俗、饮食、器物等各方面,俯拾皆是。 比较而言,白色就更惨。如今人们看到只有服丧之人戴白帽子、穿白衣裤,白色被视为悲哀和不祥。其实,白色在历史上也曾风光过。魏晋南北朝时,白色还一度作为皇家颜色,《东宫旧事》谓:“太子纳妃,有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而南齐肖道成登基时,大臣“手取白纱帽加道成首”。唐朝的薛仁贵刚出道时被誉为“白袍小将”,而考中的进士则被赞为“一品白袍”。直到南宋,白色才被官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加以禁止。《宋史·舆服志》记载:“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矣。”(文/赵柒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