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笨人与聪明人的治学之道:曾国藩守拙 胡适“藏晖”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南方都市报 羽戈 参加讨论

    文/羽戈
    近世英杰,大都天资卓绝。以笨著称的人物,似不多见。我能想起的大概只有曾国藩和王闿运。王闿运就学三年,日诵不及百言,有时虽能成诵,却不解其意,常引同学嗤笑。曾国藩的笨,更加出名。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梁启超说过,曾国藩在同时代的贤达和豪杰当中,最是钝拙。曾国藩自言:“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湘乡,流传一个笑话,说小偷到曾家偷东西,正碰上曾国藩秉烛夜读,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硬是背不下来,小偷本想等曾国藩睡着了再下手,等到半夜,见他还在背书,不肯睡觉,实在忍无可忍,跳出来叫道:“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从笑话来看,可知曾国藩对付笨的方法:勤奋。其实笨不可怕,可怕的是,笨而不觉其笨,或者笨且懒。第一点错在笨人毫无自知之明,第二点错在笨人固然自知,却难自救。这两点错误,曾国藩都避开了,他在复宋子久信中云:“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总结其意思,一是守拙,二是补拙。
    守拙常与“抱朴”并用,针对“弄巧卖智”、“不学巧伪”而发。守拙之守,相当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之守,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有所不为。而且,守拙之拙,不是真拙,一个人,能自知其拙,自守其拙,正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毋宁说,守拙之要义,恰在于知其智而守其拙。
    守拙限于有所不为,若欲有所为,还得补拙。曾国藩的补拙之道,讲究“勤”和“慎”,所谓“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具体来讲,“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人为第一义”。“不晏起”、“不轻笑人”云云,听起来都是小节,不过曾国藩一生行事,一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之理,向来最重小节,由小而及大,知一字行一字,知一理行一理。拿“不晏起”来说,能改正睡懒觉的毛病,还有什么改不了呢?
    曾国藩守拙,表现在读书,曰“读书不二”:“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与此相应的是“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这是笨法子,却适用于资质平庸之人。再说军事,曾国藩的兵法,有“呆仗”之名:“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如湘军攻城,从不求速成,而坚持持久战,以围城为主旨,天天挖壕沟,硬生生把敌人困死,待敌人弹尽粮绝,不得不弃城出逃,大抵便是湘军收功之日。这样的“呆仗”,虽为左宗棠等名将所不取,对付太平军却有奇效。
    曾国藩守拙,若比作武功,我以为正对应“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讲,即“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说罢曾国藩,再说胡适。说起来,曾国藩愚钝,胡适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绝顶聪明人之一。这二人,如何能联系起来?
    
    胡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的联想,缘于胡适的治学方法,他借用古人做官秘诀,归纳为四个字:勤、谨、和、缓。前二字不难理解,“和”指和气、虚心,“缓”指不要急于下结论。这四字,环环相扣,如能和才能缓,能缓才能谨。读到这里,我们不免会想起曾国藩常常强调的“勤”与“慎”(有时还加上一个“诚”字),不仅道理相通,连措辞都十分接近。
    胡适与曾国藩的相通,不只方法。钝拙的曾国藩讲究守拙,聪明的胡适则讲究藏晖。我们都知道,胡适曾以“藏晖”为室名,他的留学日记,最初便题作《藏晖室札记》而出版。1955年11月26日,胡适复信胡光麃,解释“藏晖”的由来:“老兄是绝顶聪明人,总未免锋芒太露,未免得罪人。这是聪明人很难避免的灾祸。我在十八九岁时,就取李白诗‘至人贵藏晖’的意思。取‘藏晖’为室名,欲以自警。但四十多年来,终不能实行此意。”
    李白《沐浴子》诗云:“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意在劝人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胡适少时以“藏晖”自警,足见其自知之明与处世之道。他说自己大半生不能践履“藏晖”之意,则属事实,不过这谈不上什么遗憾,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先锋人物,开一代之风气,引一国之潮流,毋庸“藏晖”,须当锋芒毕露,才能修成正果。
    依我体悟,胡适“藏晖”,不只在隐藏聪明,更在不以自己为聪明。进一步讲,即不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与正义,自己的主张为绝对之是,从而不容他人匡正。“藏晖”的根本用意,不是韬晦,而是慎独和反省,以此来破解“正义的火气”。一个人善于“藏晖”,往往虚心、谨慎,这正呼应了“谨”、“和”、“缓”的方法论。
    就此而论,守拙与“藏晖”,笨人曾国藩与聪明人胡适,殊途而同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