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破除“读书有用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侯会博客 侯会 参加讨论

    文/侯会
    在电脑上敲下这个题目,刚好被站在身后的老伴看到了,提醒说:打错了,应该是“破除读书无用论”!我说:没错,“无用论”要破,“有用论”也要破。
    “读书无用论”由来久矣,踏实读书的被批为“白专”,交白卷的反倒成了“英雄”。这事六零后碰个正着,七零后赶个尾巴。后来拨乱反正,读书受教育再度成为“香饽饽”。然而近年听到的消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只有两三千元,还不如小学文化的保姆挣得多;而一名勤快的快递员,月薪可达八千、一万。当然,无论三八服务社还是快递公司,谁也没贴出“高学历免谈”的告示,只是让人心理不平衡:这十几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价值何在?
    您已经看出来,这里所说的“读书”,是指上学读书,读的是课本。其实还有另一种“读书”,是读课本以外的书,又叫“闲书”。那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阅读,想读什么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没人检查,不用考试,远比读课本有意思得多。——可是我发现,喜欢读“闲书”的而今越来越少。
    
    利用好每天乘车的一小时,一年下来可以读30本20万字的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站在地铁站台上,透过玻璃屏蔽门,看到对面墙上的公益广告,说一个人一分钟能阅读300字,利用好每天乘车的一小时,一年下来可以读30本20万字的书!
    这当然是理想状态。现实是,地铁车厢里除了一个穿校服的中学生捧着本英语书背单词,就再也没有读书的。个个低头玩手机,一眼扫去,大半是在看电视剧或打游戏,另有几个发微信或读网络小说的——不知那算不算读书?
    这一切验证了不久前的一项权威调查:在中国,人年均读书量只有4.3本,这里面不知又有几本属于养生、烹调、减肥之类。
    “读闲书有什么用?”我们从前常要面对家长或老师的质问,“读《哈利波特》能考上重点高中吗?”“人家高考管你《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谁吗?”——我们唯有闭口无言,眼瞅着藏在课本下的闲书被没收。
    
    孩子们个个都是“试卷等身”的考试机器(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从不怀疑家长、老师的善良动机,读书确实有“有用”“无用”之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指的便是“有用”之书——从前是《四书》《五经》,而今是孩子们塞满双肩背的课本和习题集。网上有张照片,一个学生用过的课本、练习册和试卷摞起来,竟超过她的身高!在成为“著述等身”的学者之前,孩子们个个都是“试卷等身”的考试机器!
    据说每年高考前,撕书成为校园一景。毕业班的学生把课本撕得粉碎,抛向天空,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这里面固然有玩笑的成分,却又是长期积累的厌恶情绪的释放——是不是这种不正常的“读”法,败坏了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
    其实读书何必“有用”?书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体现形式,读书则是由人类好奇心、求知欲所引发的自然之举,如寒天向火、暗夜趋光。我有个侄孙女,三岁前见书就撕,三岁后开始认字,每每举着书向大人显摆:“这是‘人’,这是‘中’……”七岁上学前,已能整本朗诵童话故事。——但愿她的读书兴趣不会被扼杀在今后的学习中。
    
    长衣礼帽的“绅士”,兀自悠然浏览着书架上的书籍(资料图 图源网络)
    总的说来,读书是件“模糊”的事,很难拿“有用”“无用”来衡量。有一幅二战时的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英国伦敦一家书店内景,屋顶已被炸塌一半,两三位长衣礼帽的“绅士”,兀自悠然浏览着书架上的书籍——这让我们想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老话,明白文化修养可以令人心神淡定、忘却恐惧。
    一个对读书感兴趣的人,总是有着更高的文明素养;而文明素养更高的族群,便是由千千万万对读书感兴趣的人组成。因“有用”而读书的,到头来会发现读书并不总是“有用”;出于兴趣而读书的,短期内看似“无用”,那用处却能在整个民族的演进崛起中,渐渐显露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