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强恕而行:真正的强者勇于战胜自己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姜志勇 参加讨论

    文/姜志勇
    “强恕”语出《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是勉强、勉力。孟子认为,人自身就具备万物之理,但很多人的心放出去了,没有收回来,他要求收回放心,真诚地反省自身,这样就能体会到莫大的乐趣,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推己及人的恕道,要勉力行之、勉强去做,如果做到这一点,就近乎仁者。
    要做到恕道,需要勉强而行的功夫,这种功夫对于那些不是生而知之行之的普通人来说,只能靠日积月累的修炼,在修炼之中不断让行恕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态度和能力。曾国藩对此深有心得,他说:
    “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诸而详。”
    从一日行恕到日日行恕,从一事行恕到事事行恕,这种进步的取得,正是靠的修炼功夫。在这里,已经暗含了“恕致祥”的观点,用恕来修身,人生会变得顺利而安静,用恕来处世,人生会变得祥和。
    
    “恕致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是儒家心性哲学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性、天,三者有紧密联系,后世的儒家学者从心、性、天的三者关系中发展出了认识自身良心就是认识世间之天理,要认识世间之天理就须求诸良心的思想。曾国藩受孟子影响非常大,这体现在恕道上,恕是如己之心、尽己之心,只要尽了自己的心,推己及人,就会有好的结果,就能处理好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而要做到如己之心、尽己之心,则需要具备强大的反省精神、反省能力。曾国藩认同孟子的养勇说,他和孟子一样认为,真正的勇敢不是北宫黝那样的匹夫之勇,也不是孟施舍“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权衡利弊之后没有畏惧的勇,而是曾子那样自反而缩,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往无前的勇,这种勇来源于自身的心性力量,来源于对正义的追求。
    曾国藩在什么是强上,也如孟子一样,认为真正的强是来自心性的强,真正强大的人是能战胜自己的人。
    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善于反省自己,改正自身的不足,是真正的强大,强恕也是战胜自己。他进行了具体分析:
    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对于不习惯早起的人来说,能够做到未明即起就是强大;对于不习惯保持庄穆的人来说,能做到正襟危坐、一动不动就是强大;对于不习惯劳苦的人来说,能做到与士兵同甘共苦、勤劳不倦就是强大;对于做事没有恒心的人来说,能做到有始有终,就是有毅力,就是强大。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战胜自己,不能改正自己的不足,反而听之任之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很少有能成事的。
    “若不能勉强而听其自至,以顽钝之质而希生安之效,见人之气类与已不合,则隔膜弃置,甚或加之以不能堪,不复能勉强自抑,舍己从人,傲惰彰于身,乖戾着于外,鲜不及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