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杵增 一直怀疑围棋是天帝为了防止满天神佛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而发明的。因为神仙打架,轻则惊天动地,重则毁天灭地,谁也吃不消。 于是围棋这种充满杀伐之气的游戏应运而生。哪日你抢了我的洞天,我夺了你的灵药,起初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成千上万年,告到天帝那里也不是个事,干脆下局围棋吧。反正互相都“懒得跟你说”,那直接手谈。不是天地同寿吗,正好围棋每一着衍生出来的变化,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计算。 天晓得它怎么会流落人间。但世人一直在里面明争暗斗,几千年都不腻。只是也不见得说不清道理时,会想到用围棋来解决。实际上围棋在人间始终只是个游戏,这游戏粗野的人、需要辛勤劳作的人还玩不起,它需要对弈双方温文有礼,闲得无聊。坐在棋枰边上,眼睁睁时间就被吞掉了。 围棋人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它专门供那些有点脑子有点钱有点闲,修养也不低的人玩,它天生高贵。 传说尧帝的儿子丹朱比较笨,于是尧设计了围棋教他玩,好让脑子开窍。这其实不大可能。围棋天然选择智力水平在中人以上的人,甚至智力越高越好。否则每一局无休止的心算只会让人脑子一片混乱,跟别说开窍。 当然苏东坡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只是普通人开心就好的念头,真正下围棋的,才知道这句话有多重。 围棋从第一粒子落下棋枰开始,就注定了每一着都争取最高效率,尽量少、甚至不允许自己犯错误。随着落子渐多,棋势的变化根本没有定向,你说不准刚才这里正是一着好棋,几个劫打下来,却发现它渐渐变成了臭着。 如果对手跟你旗鼓相当,更是每手棋都必须绞尽脑汁,否则对不起对手也对不起自己。这么一局下来,真正能做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还有几个? 当然苏大胡子天性不胶着,我们不说他。职业棋手里面,隐约仅知道吴清源先生是这么一位每一局都性命付之、但棋局终后能够心态平和的大国手。然而这也是他棋艺大成后的景象。 尤其一局棋,如果不幸被附上了跟围棋无关的“意义”、“价值”时,简直着着千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聂卫平犹受人尊重的原因。如他当年的中日擂台,备受世人关注,但日本围棋明显压中国不仅一头,聂能跟日本超一流棋手下出神一般不可思议的十一连胜,无论棋艺、运气,或心理素质,都远超常人。 所以很多人认为,围棋的天性就是争胜负的,斤斤计较,分寸必争。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棋手下得好,人们尊之为“胜负师”的原因。 可是,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我们接着一开始的假设继续想:两位神仙互相对弈,他们的天分、状态、心态都上佳并大致相等,允许他们有无尽的思考时间,他们在期间没有一着出错,都是当时最优的选择,那么一局棋的结果,大约只能是和棋。 即使互有胜负,可最终不出平分秋色的结果。 不知道这是不是天帝的苦心,借这个狐妖一般迷惑人的游戏来告诉诸天神佛,无休无止的战斗、合围、屠龙、反屠龙、劫争、算计,到最后,它的结果是和。 一个通盘充满胜负气息的游戏居然追求“和”!真是吓一跳,然而几乎不可能出现设想的理想状态。否则吴清源先生也不会说,围棋就看谁犯的错误少,你比对手少犯一个小错误,你就赢了。 即使“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武宫正树九段语),一生的棋局终也有输的;而他大致八百多局棋里面,胜局远远超出负局,这也印证了当时确实没有能与之并肩的天才。 时至今日,围棋彻底沦落为争胜负、夺名誉、拼头衔的道具。真想不通这个斤斤计较的东西向世人传达“以和为贵”,到底是滑稽还是伟大。 当然假设不成立,围棋不是天帝发明的。从出土的棋枰来看,它大约经历了这么一个符合事实的发展过程:最初的棋盘可能是9X9规格的,后来人们发现太小,满足不了无休止的算计欲望,逐渐变成了15X15、17X17,到今日的19X19。 当然19X19的规格,至少从唐代开始已经成型了,一直沿用至今。照这么说,哪一天连19X19的棋盘也满足不了人类的脑袋了,会不会出现21X21的棋盘? 只能说,不知道。虽然现在来看,19X19的棋盘对人类而言已接近一个无底洞,千百年来,无数智力超越的棋手投身于此,仍然看不到它的限度在哪里。 或者这才是围棋的古惑所在吧。在这里,符合要求的棋手将得到很好的提升,直觉更敏锐,记忆更惊人,心智更坚韧,定力更强大。在这里,可以追寻浩渺的天道,成就出众的气质品格。尘世间的灯红酒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笑话。 那么无论围棋的目的是不是向世人传达“以和为贵”,都不重要了。能令高贵者更高贵,便是它的珍贵之处。 所以现在尤其中日韩三国,成千上万人涌去学围棋,争取成为职业棋手打比赛拿奖金,实在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其实没有必要,围棋这种要求智力耗费时间的游戏,让在这方面有条件有天赋的人去学就好了,其他人没必要耗这个时间,也耗不起。当然,如果抱着学学玩玩,没什么不好的心理来学,也没什么不好。大不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也是一种人生。 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