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重观女学:最美女子如何养成?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冯迪 参加讨论

    
    传统社会如何塑造出最美的女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受访嘉宾:云南玉溪书院李欣谕老师、吴贤若老师伉俪
    上初中时,热爱传统文化的姑姑送了我不少传统文化书籍,当时这类书还不多见。其中有一套三本《蒙养书集成》,第二本是女孩子看的:《女儿经》《女论语》《女诫》……我翻翻,简直怒气冲天:“太封建了!太歧视妇女了!太糟粕了!”
    且按下年少轻狂不表。当二十年后,我已三十几岁,在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深感种种疲窘无措之后,偶然重新翻阅这些《女儿经》《女论语》《女诫》……突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整体看,它们原不是那样糟,它们原是挺好,甚而很好……
    在我们生活成长的年代,能够教女儿如何为人妻为人母的家庭,好像已经很少很少了。大多数女孩子,埋头于学校繁重的功课中,目标只有一个:考名牌大学,找好工作,做“优秀的女人”。如果稍关注“为妻”“家事”,是要被大家视为“没出息”的。
    可,什么才是“优秀的女人”?怎就能成为“优秀的女人”?如何才算是“有出息”?多年后回想,只有一片模糊。
    当这种模糊累积成为主流,现状已不堪回首。
    我结识李欣谕老师已有数年。她虽年轻,却蕴藉无穷。在我看来,她是最美丽的中国女子。她让我得以知晓,真正的中国女子应该是怎样的。
    我请李欣谕夫妇谈一谈“中国女学”。在今天,这份心意,不仅仅献给女性。
    
    李欣谕(右)、吴贤若的结婚礼服,也是她自己做的。
    问:李老师小时候,读过《女训》《列女传》之类的书吗?
    答:我在上小学时,偶然听了一堂传统文化讲座,就被吸引住了。大概在六年级的时候,便决心退出体制学校,跟着我的小姨去昆明、汤池、福建、曲阜学习。其间主要学习《四书》《弟子规》《了凡四训》及传统的女书如《女训》《列女传》等。尤其是这些传统的女书,对我思想的养成,非常关键。尽管我们社会上对传统女性和女书,有不少误解,乃至于望文生义,粗鲁地概括为“封建”。但从我自身体会到,传统女书中有大量值得我们现代女性学习的地方。
    问:与您同学的男生读这些书吗?
    答:男生读传统女书比较少,主要攻读儒家经典,学习谦谦君子,做一个文章道德,体用兼备之人。
    问:您读它们的时候,老师给讲吗?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答:老师偶尔会涉及到讲解,主要是我们自己去领会。读古人之书,就更能亲切地领悟到古人的智慧。我尝试了解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包括她们的事业、婚姻、人性等出现的危机,用我所学到的传统女书去比较,发现传统女书是针对今天女性同胞各种问题的最好良方。比如:夫妻之间当如何分配角色?父母当如何履行教责等等。我也希望更多的女性同胞,能学习女书,完善女德,散发女性由内而外的气质。
    问:对这些书,您的爱人吴老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女孩子们还有必要读、学它们吗?或者说,哪些内容是经典的、必须的、永不过时的?
    答:乾者,天也,天性刚,因此男子要自强不息;坤者,地也,地势博,因此女子要厚德载物。《诗经》里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不是指身材苗条,而是指内心婉顺。我们现代女性,清静者少,浮躁者多。我在上课时,常会提到女孩子要有“阴柔之美”,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女性,确实缺乏“女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孩子们读、学女书,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哪些内容是经典、必须的,这个我们很难一言以断。比如某一句圣贤的教诲,对某人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没有经历过相关的事。而对某人来说,又是有用的,因为他的经历证实了这句话。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然,有学者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说传统女性培养方法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女性的要求等等。我认为这本身是概念性和逻辑性的错误。第一,传统女性的培养十分广泛,对女子的容貌(妇容)、德行(妇德)、辞令(妇言)、能力(妇功),都有一定要求,比现在对女性的要求要有内涵和深刻得多;第二,传统女性呈现多样化,各时代都有发展,因此我们学习传统女书,不是要模仿,而是要学习;第三,今人包括很多学者,本身水平有限,对传统文化和古代生活,知之甚少,很难有一个客观的看法。
    
    李欣谕
    问:二位老师能给挑几段稍微讲讲吗?可以挑您认为最重要的,或是自己最喜爱的,或自己认为有意见的。
    答:好的。在介绍之前,我想讲讲我们现代人的“疑古”歪气。“疑古”,是后人对前人的经典或人物产生质疑,涉及到考证、思想等。在宋代,“疑古”风气十分昌盛,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到了清代,又出现了“疑古”风气,可谓开民族资本风气之先。“五四”运动后,“疑古”变成了“打古”,凡是古代的,不“疑”先“打”,于是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最大的混乱和盲目。所以,我想举几个曾经被民国、“文革”期间,视为“封建思想”、“牛鬼蛇神”的内容,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例:“三纲”是限制女权自由的枷锁吗?三纲之说,出自东汉《白虎通义》,后人明确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四”运动后,三纲之说遭到空前批判,认为是限制女权的枷锁。果真如此吗?我们看“纲”,《说文》:维纮绳也。就是提网的总绳,起到维持作用。如《尚书》:“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网向纲看齐,那么纲就是网的模范。如韩国学者赵骏河《东方伦理道德》中就明确解释纲为模范。领导要作为下属的模范,父母要作为子女的模范,丈夫要作为妻子的模范。在这里,儒家没有把妇女当成丈夫的附属品。在《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夫妇顺,就是夫妻之间,应该举案齐眉,相互尊重,有矛盾时,相互谦让。
    举一知十,我们可以联想到,女书,不是教女子怎么服从男子,而是教女子学会自尊、自爱,进而尊人,爱人。在家,做一个好女儿,以后,做一个好妻子,最后,做一个好母亲。
    问:据我所知,李老师多年一直相伴吴老师身边,我自己常私下好奇,但没问过,是什么令李老师如此相随,不离不弃?以世人看来,吴老师很清贫,也“不够健壮”。请问李老师,你是依据什么准则来作女人的?
    答:《诗经》里不是说吗: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两人既然情投意合,有了开始,便是缘分,自然就不会中道而止。我们平心想想,如果在和对方相处时,三心二意,又怎么可能会有真感情呢?当然我们两人之间,也并非完全没有摩擦,只是我们本着相互尊重和关心的心态,即使有了矛盾,也是很自然地能化解。至于吴老师的清贫,并非物质不足,他有足够的能力追求“庸俗的土豪”生活。只是他出身农村,庭训严格,节俭持身,一件衬衫穿上四五年,袖子破了、衣领断了,也是很正常的。他是学者,我愿意在他身边打理家务;他是老师,我愿意为他分忧解难;他是丈夫,我更愿意为他相夫教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