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馆君 《贞观长歌》剧照:房谋杜断 唐朝初年,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分别是左仆射房玄龄与右仆射杜如晦。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记载: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意思是说,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房、杜二人同心辅政,合作协调,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读这段故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考虑,一是从个人同他人合作角度看,另一个就是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合理搭配人才。 房谋杜断,用人如器 房谋杜断:和而不同,异质互补 李白诗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特长与优点,但缺点也同时存在。世上没有完人,在做事时,总会有错误出现,如何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失误?除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更需要与他人互补共存。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集体团队中才能生存,做事情成功仅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需要与他人合作搭档。合作是一种共识,与怎样的人合作却值得研究。如果与同质的人合作,大家优点相同,不见得会让优势更加突出。庞涓与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都是猛人,如果刨除庞涓心胸狭隘来看,最主要还是两人优势相同且突出,最终无法合作兵戎相见。 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是互补共存的典范,廉颇的刚猛与蔺相如的宽容示弱,如中药中的猛药大黄、细辛与性平、味甘的甘草,配伍得当,方显功效。赵国在两人的搭配下,才做到了不畏强秦。 古代中国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榫卯结构,利用凹凸部分的结合,使家具的功能和结构达到完美统一。与他人共事,最重要的是针对自己的缺点,找到能补充自己不足的伙伴。在面对问题时,才能全方位地考虑,合理解决。 房谋杜断,用人如器 唐太宗: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从唐太宗的立场上来看,他是个高明的施政者,他懂得利用特长合理搭配使用人才。 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管理者要清楚下属的长处与短处,更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全才是难得的,偏才却是大多数。合理的使用人才,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刘邦曾对张良、萧何、韩信有段非常精辟的论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弱小的刘邦战胜霸王项羽,与他发现人才的长处并合理搭配使用,有极大的关系。三人在谋划、政务、军事方面各有专长,刘邦做的一是把给人才极大的自主性,并让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再有他把三人团结到自己周围,为自己所用。在使用搭配人才方面,刘邦也好,唐太宗也罢,都是极好的样板。 房谋杜断,用人如器 管理国家与管理团队,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关注人才的问题。人才众多,猛将如云是好事,但如果搭配不好,极易产生内耗。康熙的两名宰相明珠与索额图,都是聪明能干的人才,然而两人互不服气,形成党争,内耗不止,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果在团队中出现类似情况,各有强人带领一群人,意见不合时,互相拆台攻击的现象就会出现,带来的弊端是消耗团队的整体力量。 《道德经》中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管理者如果将人才的优缺点分析到位,根据每个人的专长与特色,在合理的搭配下使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那么这个团队将是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 “房谋杜断”从本质来讲,就是一个互补共存,合作共赢的问题。在个人发展及团队建设上,都有极好的启示。如果有这种互补搭配的理念并做好,会成就强大的个人与团队。 转自丨“国馆”微信公众号(ID:guoguan5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