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黄宗汉藏书楼一六渊海:实干讷言 终遭革斥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芷兰斋丨zhilanzhaiweili 韦力 参加讨论

    
    文/韦力

    黄宗汉的藏书楼名叫一六渊海,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通政巷对过的镇抚巷51号。黄宗汉是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历任广东督粮道,山东、浙江按察使,甘肃布政使,云南、浙江巡抚,四川、两广总督,兼拜钦差大臣等职。即此可知,他当过一系列的地方大员,也是权倾一时的诸侯。他在工作上很有业绩,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作为钦差大臣,跟当地的官员配合,争取到不少的权益。他在前往广州的途中,招聘了很多神枪手,从中挑选精壮之士,专门与之陪练,并把这些人带入广州,准备跟英军作战。他的这些作为让英军很是痛恨,逼迫清朝政府撤换黄宗汉,并且还扬言要打入惠州城,去“掳捉黄总督”。他的这些作为也同样遭到了主和派的憎恨。
    
    这一片应当全是黄氏故居
    因为太平天国使得湖州一带漕运搁浅,致使亏损银两30多万两,当地的布政使椿寿为此自尽,而此时黄宗汉刚刚调任浙江巡抚,于是他给皇帝上奏,另外开辟漕运路线给京师运粮。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了南京,而黄宗汉分兵江苏和南京,以堵截太平军进入浙江,小刀会在上起事,切断了海运,黄宗汉改变路线,保证漕粮顺利北运。他还建议从江苏、浙江和江西三省按一定定额来支援江南大营的军饷,他的这些作为受到了皇帝的赞赏:“办理防务、海运及本境治匪、察吏,精详无瞻顾,深甚嘉尚。”于是,又赐给黄宗汉御书“忠勤正直”匾额。但实干的人往往在巴结领导方面没有专长,黄宗汉也是如此,比如说他在外面任职之时,本应当定期给皇帝写奏章,报告工作情况,不知什么原因,黄宗汉不愿做这种表面文章,这让皇帝很生气,为此,黄两次被贬职,似乎在历史上很少有官员为这种小事两遭贬职者。
    而后,黄宗汉被诏回京城,咸丰十一年,文宗病逝热河,因为此前黄宗汉跟载垣、端华、肃顺等权臣有密切交往,英法联军打入北京之后,咸丰皇帝跑到了热河,留下恭亲王与之议和。在这种情况下,黄宗汉曾上奏阻止皇帝和后妃们回京。这件事令叶赫那拉氏很不满,后来叶赫那拉联合恭亲王,杀掉八大臣,夺回了朝政政权,此后叶赫那拉成为了慈禧太后,她斥责黄宗汉“迎合载垣,行为不端”,于是将其革职永不叙用,并追回文宗生前所赐的“忠勤正直”匾额。被革职后,黄宗汉在京闭门谢客两年,自号望云老人,终日流连书肆,潜心治学,同治二年(1863),泉州同乡邀其回乡主讲清源书院,遂携家南归,随行有图籍数万卷,途经上海时不幸染疾,寄寓泉漳会馆,次年病逝沪上。
    
    黄宗汉故居前,大司马与计划生育并列
    黄宗汉的藏书处除了一六渊海,还有梅石山房、静妙轩等,架上不乏珍稀秘籍,其中还包括一套乾隆初年的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一万卷的大书,当年仅印刷了64部,而黄宗汉就得到了一部,即此可见,他在购书方面也确实下了工夫,不过这么大部头的书,要从北京运到泉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地理位置而言,泉州并不是古籍的宜居之地,因为那里靠海,气候湿润,为了不让藏书发霉,黄宗汉还专门请了两位书僮,负责翻晒等工作。同乡龚显曾《亦园脞牍》记载:“陈颂南师、杜蕉林观察、许澄甫师家皆有万卷罗列,而尚不如黄氏之一六渊海也。一六渊海,为黄寿臣先生庋书之地,先生在京时,携囊金入书肆,穷收广购,不下数万卷。余犹及趋陪目睹。今尚岿然不蠹,中惟丛书及大部书居多。”
    龚显曾大约晚于黄宗汉四十年,闻见应该离一六渊海全盛时期不远,故有“岿然不蠹”之语。可惜的是:黄宗汉去世后,藏书由子黄贻楫继承,然而黄贻楫管理不善,藏书逐渐散出,未及散出者也渐生白蚁蠹虫;到了民国初年,一六渊海中的藏书只剩下一些零篇断简,被人当作废纸出售,不论类别、版本、全缺,均以每本二十文钱发售;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有不懂书者将没有卖出去的藏书索性就地烧掉,结果曾经名镇东南的一六渊海以极悲惨的结局收场。
    
    “实行计划生育”跟故居配在一起,形成了时代的混搭
    我与黄宗汉的缘分极浅,一六渊海虽然结局令人惋惜,但毕竟仍有些少旧藏流传下来,民国藏书家苏大山就曾收得一批,寒斋却一部也都没有。前年早春南下福建访古,许多收获中,于黄宗汉的一六渊海却是一无所获,此行还学会了一个新名词,用在这些正好合适,那就是“摸门钉”。这一天访完李光地故居,来到鲤城区的文庙旁边,见到十几位老人家坐在那里闭嗑,围成一圈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我上前去向他们请教镇抚巷在哪里,没想到他们齐刷刷站起了七、八位一起给我指路,可惜闽南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只看见他们满脸的热情,其中一位老人家看出了问题,用闽南腔的普通话耐心地给我说了一遍路径。我谢过老人家后,按着听来的路名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可刚才老人家明明说,10分钟就能走到。
    镇抚巷很窄,巷口贴着禁行的标志,但是胡同里仍然停着许多车辆,很容易就看见了路边的黄宗汉故居文保牌,以竖碑的形式一左一右立在镇抚巷51号门口,右边一块是文物管理委员所立,左边的是泉州市人民政府所立,墙上还贴着一块“黄宗汉故居”的标牌,但上面的定语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下面有小字简介,“官至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清末主战爱国官员,咸丰皇帝赐御书‘忠勤正直’匾额嘉勉。故宅集民间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清代泉州古城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典型宅第。”这种介绍方式倒让我不觉得有什么意外,既没有提到藏书,也没提到一六渊海,人们感兴趣的是官做到了多大。
    
    细看墙面的砖垛,其实是新贴上去瓷砖
    元宵节还未过去,故居的门口贴着大红春联,横批“五福临门”,两侧是“日月一时新,万里春光暖”,看着这幅对联,我觉得现在居住在里面的人可能对藏书没什么兴趣。出发前在书斋里查得资料称,黄宗汉的七世孙黄小寅先生现在仍然住在这所故居里,可惜我不认识他,不能听他讲一讲他祖上的藏书故实,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不喜欢藏书,谁住在里面,都没什么分别。大门紧闭着,我试着敲了两遍,无人应答,只好将门口的细节再看一过。门口左边还有一块特别显眼的“大司马”横碑,横碑后面的矮墙上,写着醒目的宣传标语“实行计划生育”。也许是因为没有进去,无法近距离地感受到当年缃缥满架的震撼,眼前所见,让我觉得这座故居处处都透着不协调,可是这种不协调来自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我想站在远处能够望到院中的情景,可惜未能如愿
    当我正在门口徘徊,寻思着怎样能够进去时,一位穿着颇为入时的女孩儿,走了过来。我本以为她只是从此路过,然而她走到了旧居的门口,竟然用手机对着旧居拍照,拍了几张后看见了我,瞥了一眼我手中的相机,以命令的口吻对我说:“哎!你来帮我拍照,要全身的。”说完不等我回答,就把自己的“爱疯5”塞到我手里,转身站到了她认为最佳的位置上,摆出甫士。这种不由分说的气势在路人眼里,我肯定不是她的男朋友,必定是她老公。我从手机屏幕里看到,她站在那里笑得很是自然,不过她那身名贵的简约,似乎跟背后的藏书楼有些抵牾。我替她拍了两张,她从我手里拿回手机,看了一眼里面的照片,似乎还算满意,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却没有说“谢谢”,而是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拍照,这也正是我打算问她的问题,可是她既没回答我的问话,也不等我回答她,冲我挥了挥手,转身就入了胡同的深处。
    转自丨“芷兰斋”微信公众号(ID:zhilanzhaiweili)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