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孤云朗镜的博客 佚名 参加讨论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周公的《诫伯禽书》
    
    周公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