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板桥(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一副家教对联。他教育子女精读一些好书,做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清代教育家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中有一副对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充分体现了他对儿女生活的关心和希望。 晚清作家、书法家何子贞集《争坐位帖》字联: 入世须才更须节; 传世积德还积书。 这幅对联告诉人们:一个好的家庭,除了勤以耕作,惠以为人,还需要读书求学,更新知识。 清代另一学者孙寄圃,曾给儿孙撰写一联,要他们坚守廉洁、清贫,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其联云: 甘守清贫,力行克己; 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