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俊峰 春秋时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取霸权常常有战争发生。人们用“春秋无义战”来形容春秋时期战争的非正义性,然而春秋时期却有很多信守道德的义士,他们面对生命的威胁的时候,用舍弃信命的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也保有了自己高尚的人格,即使已经数千年过去,这样的故事仍然能让我们为之动容。 守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则故事发生在鲁宣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在这一年发兵攻打实力弱小的宋国,宋国向晋国求助。晋景公在收到援军请求后,向宋国派遣了援军,不过楚庄王实力过于强大,晋国智囊团建议在收到援军请求数日后再发兵,一方面期望楚国军队长期围困宋国士气渐衰,一方面也有希望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的私心。但既然答应了宋国要派援军,就必须信守承诺并传递这一讯息给宋国。晋景公派遣了国内著名的勇士解扬,派遣他去传递消息,并激励宋国守军,要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不幸的是,解扬在去宋国的路上被郑国士兵逮捕了。郑国与楚国关系友好,就把他转赠给了楚国。楚庄王见到了解扬,给他大量财宝,让他对宋国守军传递假消息,即晋国不会派援兵来了。忠诚的解扬自然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然而楚王软硬兼施、软磨硬泡,于是他假意答应了。解扬站到了楚国的兵车上,让宋国守城部队都能看到,并大声呼喊道: “我是晋国的大夫解扬,现在不幸被楚国俘虏了。楚王让我向诸位传递晋国军队不会来了的假消息,我假意答应了他。请诸位相信,我们晋国国君已经亲率部队,很快就会来了!宋国局势再艰难,也要咬牙挺下去,不能投降啊!” 这番话说出来后,带来的爆炸性影响可想而知。宋国守城部队打了一剂强心剂,士气大振,而楚庄王脸气的都青了。他对解扬怒吼道:“你既然答应了我劝降宋国,现在又不守信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我不守信,是你自找的!来人给我拖出去斩了!”解扬回答道:“我听说为君者以发布命令为分内之事,而为臣者则以接受贯彻命令为信守。作为一国之大夫,不让自己的谋划落空才能保护社稷江山。坚守道义的人绝不轻易背叛自己原先的信义,坚守信义的人绝不会接受了自己主公的命令又接受其他人的命令。君王您用财宝贿赂我,是不了解我不会背叛自己主公的命令,我接受了主公的命令,宁肯死也绝不废弃它,难道财宝就可以改变我的本心吗?我假意答应您,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的主公有像我一样的守信大臣,而我又死得其所,这已经足够,夫复何求!”说完了这些话,解扬头也不回,引颈待戮。 这样一段正气凛然的答复,让楚庄王也为之动容。他感叹道:“这真是一个义士!”楚王帐下谋士也都请求赦免解扬。于是楚王就赦免了他,放他回了晋国。据说解扬回到晋国后受到了英雄该有的欢迎,被晋景公任命为国之上卿。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