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长平公主故事造就粤剧《帝女花》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南方人物周刊 刘勇 参加讨论

    
    《帝女花》剧照
    《帝女花》是粤剧中的翘楚,唐涤生编剧,1957年由任剑辉、白雪仙初演,轰动一时,观众津津乐道。《庵遇》、《香夭》两折,传唱不绝,在广东几乎家喻户晓。唐涤生将故国之思、兴亡之感、男女之情巧妙地贯穿起来,白雪仙将长平公主演绎得淋漓尽致,戏与人相得益彰,成为不可逾越的巅峰。1959年唐涤生逝世;1972年任、白息演,人们只能通过电影与录音欣赏此剧,舞台盛况只存于老辈人记忆之中。
    追踪《帝女花》的渊源,历史上实有其事,《明史》记载:李闯王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为避免皇家受辱,斩杀后妃、公主。长平公主拉着皇帝的衣服痛哭,崇祯说:“你为什么要生在皇家!”挥剑斩之,断其左臂。公主并未气绝,五日后复苏。清顺治皇帝即位,公主上书乞求出家。顺治不许,寻访故附马周显赐婚,一年后,公主郁郁而终,葬于彰仪门外。
    当时,有位明朝遗老张宸,亲眼见到公主下葬的情形。回想起先朝的恩德、叹息帝皇枝叶飘零,人民生活痛苦,写了一篇《长平公主诔》,寄托哀思。中有“重云毕陌,何心金榜之门;飞霜谷林,岂意玉箫之馆”之句,表明长平公主饱经摧折,感怀身世,已不在意人间情爱富贵,悲凉至极。
    道光十二年(1832年),诗人黄夑清敷衍往事,写成《帝女花》传奇的昆曲剧本二十折。《帝女花》传奇基本依据史实,赞颂清帝厚待明皇朝宗室的隆恩,然而故国之思时溢于纸上。“天心去,苍凉陵阙谁为主?谁为主,山崩地摧,伤情万古”一曲,声情俱尽,有意无意道出了即将来临的巨变。诗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真可以窥探天机,超越时代的限制。传奇抄本受到士大夫的欢迎,道光三十年(1850)年间,由海盐杨朴斋填谱演出,可惜没有留下记载。
    明清易代,清朝皇帝自认为江山永固,谁知二百六十余年之后的光绪朝,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大教育家唐文治先生竟也与《帝女花》结下奇缘。唐先生幼承庭训,十四岁学习散文、骈文,父亲唐受祺以《长平公主诔》作范本教授。唐先生觉得文章措词绮丽、凄恻动人,使他的感情低徊婉转,不能自已,便将整篇记诵下来。
    唐先生一心为国,曾在清朝的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商部等重要部门任职,多次提出挽救危亡、兴利除弊的主张。在京城时,他曾经想到彰仪门外,寻访长平公主的故居,然而公事繁忙,终未能如愿。有人说,公主已死了二百余年,坟墓故居早为荒烟蔓草所淹没,再也找不到了。唐先生闻言不胜惆怅。
    清朝气数已尽,唐先生于母丧后不问政治,专心办学,以14年时间办成上海交大。又以30年时间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培养出王蘧常、钱仲联等大学者。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1950年(庚寅)暮春时节,86岁高龄的唐先生看到了《帝女花》传奇。此时正当江南草长,唐先生百感交集,沧海横流,受苦的只是百姓,追思帝女往事,触景生情,悲从中来。老人以如椽巨笔,写下《明帝女花乐府题词》,总结兴衰存亡的教训。
    历代灭亡,原因均在于杀戳忠臣。明朝更以廷杖之刑,折辱大臣,士大夫元气斫丧几尽。长平公主的不幸,正是代了前皇受罪。崇祯皇帝临死前犹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却不明白种种恶果皆是自种,不能深究本源,大错特错。人生天地之间,是至情的结晶。天地间至悲恸的事,莫过于因深情而看似无情。有的事情即使相隔百代,依然使人感动。唐先生读到《香夭》中长平公主嘱咐周附马清明祭扫之词时,泪流不己。公主尚有附马来祭扫,自己极力维系的中华文脉,日益沉沦,无人可挽。伤心千古如一,老成凋零,老人只能托之文字,等待后来的有心人。
    有心人自然是唐涤生,他以更决绝的姿态,让公主、附马双双“谢过家邦、谢过先皇”后,共赴黄泉。老唐先生尚余一线希望,小唐先生更连希望都不留。帝女花是菊花,贞洁秀丽,在风霜肃杀的秋天中独放。不知道小唐是否读过老唐的题词,如果读过,可能依然会留下希望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