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选状元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郭子仪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科举制度初期仅考文章经术,考武艺始于武则天时。《新唐书·选举制》:“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资治通鉴》卷二〇七:“则天后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 作为封建时代青年学子之“金字塔尖”的状元中,有不少文状元名垂青史,妇孺皆知。如诗、画成就甚高的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书法艺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对晚清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和;有“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之誉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等。 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得以苟延残喘。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乱世的浑浊和污秽。他以绝世才华、满腹韬略扭转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郭子仪。 郭子仪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居功至伟。 郭子仪出身名门,其父郭敬之官至刺吏。少年时代的郭子仪,体高貌秀,聪明好学。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喜欢研读兵书,注重习练各种武术。开元年间郭子仪以武举登第。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任天德军(今属内蒙)使,兼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太守、朔方(今陕西北部)节度兵马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县)起兵叛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惊慌失措的唐玄宗以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今宁夏灵武南)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很快收复云中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今河北属地)等十余郡,郭子仪也以功加封御史大夫。 平叛安史之乱的另一功臣李光弼也以骁勇善战闻于军旅,郭子仪和他向有嫌隙,在世人心目中有两虎不能并存之势。当天宝十五年叛军猖獗,中原扰乱,玄宗遍求良将,并以河北(今河北地区)、河东(今山西地区)防务人选征询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立即推荐李光弼堪当此任。在国难当头之际,郭子仪能秉公心、泯私怨,说明他具有高尚的人格,时人许之以高义,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