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抗战时期爱国文人的副业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西安晚报 侯坤 参加讨论

    文/侯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存我国的高等教育火种,华北及东南大都市的许多高等院校都被迫撤退,搬迁到了大后方的四川和云南等地。当时,这些高校中的师生,由于长途迁徙以及物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十分困苦。尤其是一些教师们,他们大多数拖家带口,经济状况更是捉襟见肘。这其中,就包括了朱自清和闻一多两位大文豪。
    
    闻一多(左)与朱自清(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自清和闻一多先生都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朱先生有“耻食周粟”的气节,他因饥饿导致身体虚弱,但却拒绝去领美国发放的救济粮。闻一多先生则自力更生,干起了“副业”以养家糊口。闻先生有一手篆刻的功夫,于是就在公路旁摆起了“地摊”,为人刻图章。据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吴宗济先生回忆,当时他亲眼看到闻先生在路旁的草地上铺了一块旧布,上面放着十几方图章石和刻章,闻先生本人则盘膝半蹲半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等待生意上门。彼时的闻先生面容清瘦,长发短须,虽然生活落魄至斯,却仍显露出一身傲骨,让人感慨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的气派。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吴宓,抗战时期也曾有过为生活所迫、经营“副业”的经历。1943年在重庆,有人在街边公路旁的岩壁上,看到一幅白被单在飘扬,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仔细一看,上面写的竟是“吴宓在此开讲《红楼梦》”。吴宓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办人之一,竟然也落魄到在街边开讲《红楼梦》赚钱的境地,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得不说这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奇特景象。
    而上面提到的吴宗济先生,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曾与闻一多先生有过师生之谊。1938年,吴先生在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当时,吴先生除他和妻子外,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于是,很自然地他也走上了搞“副业”的道路。相比闻一多和吴宓先生的“小打小闹”,吴宗济先生搞“副业”的排场就大得多了。他把废弃的猪圈清理干净,然后打了两张小方桌、几条板凳,便做起了一个小“沙龙”来。说是“沙龙”,其实有点类似如今早点摊和咖啡屋的合体。每天清晨,吴先生亲自做烧饼卖早点,平时还提供一些蛋糕、咖啡等稀罕物。因为颇具特色,梁思成、林徽因等名流时常光顾,大家在那里促膝倾谈,消磨时光。吴宗济先生也因此小有收入,一家五口的生活稍有改善。
    当时,在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许多文人学者就是这样各尽所能地干着各种“副业”,以应对极度困难的经济形势。这些大师们所经受的艰难困苦令人心酸,但他们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和能屈能伸的豁达精神,值得后世学习和称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