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资料图) 胡适《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自传之一,一直是后人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胡适幼年时期在家乡所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浸透着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点点滴滴。这里边不但有私塾印象、学堂感受,还有很多描写家庭教育的片断,慈母严父的种种教育细节等等。而所有这些时代记忆,对于时隔若干年之后的现代读者而言,不但具有新奇的历史现场感,更有着深远的现实启示意义。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候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之下,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蒙书”。为此,胡适深情地忆述道,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作《学为人诗》,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 那么,这样一部胡适父亲亲自撰写、带有家训性质的教材《学为人诗》,全貌如何?对胡适后来的人生观影响如何?这都成为后世研究者绕不开的课题,也是普通读者倍感兴趣的话题。这部《学为人诗》,在胡适生前没有全文影印出版过,在其逝世之后即由其夫人江冬秀珍藏。1969年2月24日,江氏委托台湾胡适纪念馆影印此诗卷,用于馈赠亲友,才使我们得以一睹全貌。 这是一本十三面的折页册子,封面题笺者为胡适好友任鸿隽(1886年—1961年)。十三面手迹中,有十二面是胡适父亲胡铁花(1841年—1895年)的手迹,其中第一面为他自己的题笺《学为人诗》的白色笺条,与写示“胡嗣穈读”(胡适,原名嗣穈)的红色笺条,后十一面则为《学为人诗》的手书全文,并亲自用朱笔通篇点过句读。第十三面为胡适的跋文,称: 先父胡铁花公手写他自己做的学为人诗一卷,是我三岁时他教我读的。先母替我保藏了二十多年,先母死后,又已十三年了,裱装成册,含泪敬记。 胡适民国二十年九月 看来,胡适将这部先父遗诗裱装成册的时间为1931年9月,此时正是其在上海撰写《四十自述》前两章的时间。在自传中有过三次征引的这部《学为人诗》,正出自这本裱册中的其父手书原文。现将原文全录如下,以了解胡适的家风家训,也是胡适早期思想来源的原始文献之一。 《学为人诗》 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理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凡为人子,以孝为职。 善体亲心,能竭其力。守身为大,辱亲是戚。战战兢兢,渊冰日惕。凡为人臣,夙夜靖共。敬事后食,尽瘁鞠躬。 国怙宠利,而居成功。小心翼翼,纯乎其忠。曰兄曰弟,如手如足。痛痒相关,亲爱宜笃。有思则和,有让则睦。 宜各勉之,毋乖骨肉。夫妇定位,室家之成。诗嘉静好,易卜利贞。闺门有礼,寡妻以刑。是谓教化,自家而行。 朋友之交,惟道与义。劝善规过,不相党比。直谅多闻,藉资砥砺。以辅吾仁,以益吾智。凡此五者,人之伦常。 君以教民,谓之宪章。父以教子,谓之义方。宜共率由,罔或愆忘。五常之中,不幸有变。名分攸关,不容稍紊。 义之所在,身可以殉。求仁得仁,无所尤怨。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 能尽其性,斯为圣人。经籍所载,师儒所述。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 这首《学为人诗》,文字并不浩繁,义理并不艰深,却可以说是为三岁的胡适开启了人伦道德之门。诗中所强调的“为人之道”,分别阐释的所谓人臣、人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道,都言简意赅,明白清楚。可见,如何看待与对待这“五伦”,从小树立正确的“为人之道”,是胡适家训的核心内容。 胡适三岁时,其父亲写就这本《学为人诗》,恰逢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其父艰难镇守台湾期间。1895年正月,胡适由四叔护送,离开台湾至上海,这一别也就此与父亲永诀。 按照《四十自述》中的记载,胡适与其父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只有近两年光景,但记忆却是深刻的,其父的言传身教让他铭刻于心。在其父死讯传至家中时,胡适以白描的手法,流露出无声的悲痛。他写道,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 四五岁时的胡适,后来一直在诵读其父留下来的这首诗。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这些话都是我四五岁时就念熟了的。先生怎样讲解,我记不得了;我当时大概完全不懂得这些话的意义。”直到四十岁时,开始写《四十自述》之际,胡适才恍然大悟这首诗的真谛——这不但是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采纳了理学家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胡适认为,其父“做的《学为人诗》是接受了程朱一系格物穷理的治学态度”。为此,他进一步总结说,我父亲死得太早,我离开他时,还只是三岁小孩,所以我完全不曾受着他的思想的直接影响。他留给我的,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为我是“我父亲的儿子”;另一方面,是他留下了一点程朱理学的遗风。 无论如何,这本薄薄的《学为人诗》,自有其沉甸甸的分量与价值。这不但是胡适追怀父亲的珍贵纪念,更是中国近代童蒙教育的生动存照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