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俊(腾讯儒学专栏作者,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 《不舍论语》364—卫灵公第三十二:知及之章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解读】 孔子以知作为知仁勇的人格的基本要素与基础,以求仁为目标与归宿。如果失其目标,不能坚守求仁,知虽然曾经拥有,但最终仍会失去。 仁者不唯成就自我,且在成就事业。要做成事,仅凭自己是不可能的,非集众人之智与力不可。集众人之智与力,就必须以庄重的精神状态来对待仁,如此才可能感召众人。 精神的状态有时又是模糊的,恰好的庄重很难把握,最好能有客观参照,那就比较容易做。制度化的礼就起到这个作用。据礼以行仁,易靠谱。 作者简介: 何俊教授 何俊,男,1963生。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曾出版《西学与晚明思想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师英录》、《不舍国学》等著作。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专栏——何俊教授《不舍论语》系列稿件,版权属腾讯网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