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来 陈来教授 我想我们今天要讲这个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就是孟子思想对于我们涵养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提供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认识。那么我再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个讲仁爱特别跟孟子的思想有关系?孔子不是也讲仁爱吗?我觉得这里有个分别,这个分别也是孟子对孔子的一个发展。我们看,孔子他是第一个把“仁”提到一个最重要的地位,看成一个最重要、最完整的价值的思想家。我们可以说在孔子思想里,这个“仁”,基本上是一个道德、伦理的价值。他特别强调作为道德的仁以及修身的仁。所以,阐述“仁”在个人的道德修身这方面的意义,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点。当然仁者爱人呢,爱人也涉及到人和人的伦理关系,但是孔子思想里面重要的是讲人的德行、人的修身、人的道德。 我们再看孟子,孟子是讲仁爱,但是孟子这个仁爱已经不是重点,他强调的不是个人的道德修身,他是要把它扩大到一个社会的价值。所以我们现在讲仁、义、礼、智,传统上把仁、义、礼、智看作最重要的个人道德,但是我们今天来讲这个道德和价值的关系,我们要看到仁、义、礼、智,它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也是社会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孟子的贡献非常突出,他把原来孔子重点放在个人道德、修身这方面的仁,扩大到整个社会。在社会的层次上来讲仁爱,这个就是仁政。我们知道孟子讲“发政施仁”,要把“仁”这个理念,贯彻到整个政治和行政中去。所以这样的“仁”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了,而是变成治国理政的一个根本的法则,变成一个社会的价值。今天我们不是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三组吗?第一个是国家层面,第二个是社会层面,最后是个人层面。所以我们看这个儒家的仁、义、礼、智,孟子已经把它的社会层面展开了,不仅仅是个人的层面,而是扩大到个人以外的社会的、国家的层面,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孟子的一个贡献,也是我们今天能够在这个社会性的价值方面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根据。 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次,我们知道孟子思想里边,今天国内外大家都比较注重的,就是“王道”的思想。应该说这个“王道”的思想也是从仁爱所产生的一种思想,“王道”的概念当然不是孟子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王道”的解释、“王道”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这样一个思想应该说是孟子第一个阐发的,而且应该说他是根据了孔子仁爱的思想展开的。进一步的思想就是孟子关于天下的思想。关于治天下,孟子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这个角度来讲治天下的道理,这也是孟子的发展。所以这三点呢,我想比如说“仁政”,“王道”,“得天下,治天下”,都是从仁的角度发展出来的。这是孟子的一个大的贡献。我想,今天我们讲,跟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接起来,第一条讲仁爱,这个仁爱不是狭义的,也不仅仅是我们道德上的一个仁、伦理上的一个爱,而是特别包括了作为一个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治国理政所能用到的价值,这样“仁”就变成我们对待社会、对待政治、对待整个天下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我觉得是孟子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也是我们今天讲他的当代价值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重民本。重民本当然毫无疑问,这个在历史上是要归功于孟子思想的,这一点我想我也不多说了,但是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讲仁爱”和“重民本”有没有关系?我觉得在理论上可以探讨一下。应该说民本的思想在中国思想里面是有根源的。我们在古代,在《尚书》里边就已经有“民为邦本”这种思想了。那么另外在宗教的层次上,人们也肯定这些民本思想,比如说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就是上天没有独立的视听,没有独立的意志,它是以老百姓的意志为意志,以老百姓的视听为视听,这当然都是民本思想。但是我想呢,如果今天我们讲孟子思想的意义,要看到孟子是儒家,儒家思想讲民本是从仁的思想推出来的。一方面他传承了上古以来重视民众的看法,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体系里面还是因为有了一个“仁”的思想,从仁推出民本,因为“仁”是儒家思想里面一个更普遍的原则。孟子后来讲“仁民”,就是仁义礼智的仁,仁民爱物。从这个仁民的讲法也可以看出来,他把这个对老百姓的态度也归到仁。我们今天来认识这个孟子思想,我想也应该肯定他从儒家的这个以人为本这个基点上,他把它扩大发展出的很多的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在历史上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核心价值,就今天来讲,它仍然能够成为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