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国维的人生(学问)三境界,大家都耳熟能详。 王国维认为,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 人生三境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即孤独寂寞中苦苦寻找人生目标; 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为了实现人生目标,上下求索,苦苦挣扎; 第三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水到渠成地获得成就。 王氏的三境界说很形象,也很好理解。实际上,《论语》中也有“三境界”。这个三境界比起王氏三境界来,别有一番味道。 《论语》“学而第一”开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也是人生学问三重境界,或说三部曲的最好写照。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浅层意思当然是学习书本知识,但是绝非埋头书本,它包括领会、觉悟道理,进而效仿先贤,学习先贤的意思;时,不仅指时时,经常,还指把握适当的时机;习,当然指温习、练习,进而实践。“说”,即“悦”,开心之谓。 学到很高的境界很难,付诸实践并坚持更难,但最难的恐怕还是“时”,即把握适当的时机。 三百六十行,有的人能到“家”的高度,能如入化境,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总能恰当地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基本上都能拿捏得准。“时”乃天机,领会和把握“天机”,你说这是什么水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通过“学而”和“时习”,有了一定的学问,修养,有了一定的成就,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了一定的整合资源的能量。有了这种能量后,许多人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你,即“有朋自远方来”,当然“不亦说乎”,很高兴了。 古人云“登高而呼,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要做到这点,必须首先“学而时习之”。那么,“高”是什么,“呼”又是什么?鄙人以为道德修养是谓高,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远大目标是谓高,必不可少的现实事业基础是谓高,呼的当然是理想和目标。非此三“高”不足以吸引“朋自远方来”。曹操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如果没有统一中原和振兴汉室(废汉是他儿子的事),如果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平台,他不能做到手下谋士如云,猛将济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