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俊(腾讯儒学专栏作者,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 《不舍论语》324—子路第二十二:不得中行而与之章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解读】 巫与医虽也是需要读过书有文化的士人做,但古人以为这是士人未能出将入相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巫与医的职业属于地位低的。尽管如此,孔子时代的南方,象征着文明程度低的,对从事巫与医仍有品德要求,即有恒。孔子对此极为肯定,引《易·恒》的九三爻,“缺乏恒常之德,可能招致羞辱”,予以佐证;并进一步强调,这样的道理,不占卦也是知道的。 恒是儒家对于士人的一个极重要而又很基本的要求,因为有恒意谓着有所执守,不随波逐流。 作者简介: 何俊教授 何俊,男,1963生。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曾出版《西学与晚明思想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师英录》、《不舍国学》等著作。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专栏——何俊教授《不舍论语》系列稿件,版权属腾讯网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