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而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则必然导致腐败,走向失败。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积有限之社稷资财,以兴家业,繁吾中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了人类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钱塘海堤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故宫的雄伟、大运河的美丽,无不是人民勤劳节俭的结晶。 帝王出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至高无上、拥有天下、独断专行、生杀予夺的中国古代帝王们,其宫廷里楼宇雄伟、美女如云、下人随叫随到,而且奇珍异宝、山珍海味、各地贡品特产应有尽有,他们一定每天都过着奢侈挥霍、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生活。再说,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一些不太像样的昏君、暴君、孬君。但是,生活奢糜、铺张浪费的帝王其实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大多数帝王的生活还都比较俭朴、普通。因为他们知道打天下难,坐江山也不易,所以都懂得勤俭节约、朴素淡泊。 我最近在主编一套给青少年阅读的文史读物时,其中的一卷“俭朴”里,就介绍了中国古代若干位生活俭朴的好君主,如春秋时期的晋文公、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东汉的光武帝、三国的魏武帝、魏文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以及清朝的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等等,很多了;而这还只是历代许许多多俭朴帝王里的少数主要典型代表而已。 如汉文帝刘恒,他在位23年,宫室、苑囿、狗马、车驾等都没有增添;曾经想要建筑一个露台,但预算下来要花费黄金百斤,于是放弃了;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连他宠幸的慎夫人的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地,帷帐不能有绣花图案;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没有高坟茔,且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随葬器,而都用瓦器。 如魏武帝曹操,公元220年弥留之际颁布遗令,谆谆告诫大家,天下还没安定,不能遵照古代丧葬的制度。在他死后,穿的礼服要像活着时一样。文武百官应当来殿中哭吊的,在他安葬后便都脱掉孝服。那些驻守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吏们要各守其职。在他的棺椁里不要放金玉珠宝之类值钱的东西。 如隋文帝杨坚,他住的地方布置得十分简单朴素,在修建新都时也极力避免奢华。他经常身穿布袍,寝布被也很少使用金银等装饰品,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而不用金玉。他还身着布衣去田间耕作。他也不准宫娥嫔妃们穿戴华丽娇艳的服装,而只能穿普通的布衣。他自己坐的车子已经很陈旧了也不换新的,坏了就叫人修理修理,继续使用。有一次他配止痢药要用一两胡粉,竟找遍宫中也没有找到;又有一次他想找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他平时吃的饭菜也很简单随意,明确规定每餐只能有一个荤菜。 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提倡节俭,首先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他居住的宫殿还是隋朝建造的,许多已经破旧。但他考虑正值隋末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力薄弱,百姓生活困难,所以就没有大兴土木,而是强调节俭,不允许修建新宫殿。唐太宗还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虽然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如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他的宝贝女儿永庆公主,穿着一件价值连城的新外衣来觐见父亲。赵匡胤像打量一个陌生人似的看着衣着华丽的女儿,表情很不满意。他说:“你赶快把这件衣服脱下来,以后不许再穿它!”公主很不理解地反驳说:“宫里珍宝无数,我身为公主,一件衣服只用去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有什么要紧呢?”赵匡胤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奢侈享受。公主穿了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只会引起别人的纷纷效仿。这样一来,全国要浪费多少钱财!你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乾隆帝紫光阁赐宴图(局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最清苦简朴的皇帝之一。早在打天下的时候他的简朴就已非常闻名。朱元璋即位以后,在应天修建明朝宫室时,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便下令取消所有花哨美丽的装饰,宫室墙壁上仅有少许彩绘,且内容都非常正面:后妃宫室绘耕织图;太子宫室绘朱元璋开国事迹图;他本人起居的宫室墙上更是连彩绘都没有,全是历代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典故格言,以提醒自己。按照惯例,作为皇帝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他却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我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就应该作为典范。”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是唯一一个把宫廷内的御花园改成“御菜园”的皇帝。洪武朝的明皇宫内连假山花木都没有,更别提造什么庭园。所有的院落空地里都栽上了菜,宫中菜蔬自给自足,朱元璋本人更是以蔬食为主,酒肉甚少。理政倦怠时,他便在菜地里徜徉,欣赏众人汲水灌园、捉虫除草、耕耘收获时热火朝天的种菜景象。这番风光似乎比小桥流水更能使他恢复精力。朱元璋给马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规定: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如清朝康熙皇帝,出门在外厉行节约,不许为他修路,不许擅自建立行宫,已有行宫不许施加彩绘。有些地方官请示将当地行宫交予他们管理,可康熙担心如此一来增加地方负担,遂下令今后不再修缮,任其损坏。他还下令,不许当地官员搭建彩棚,搞什么迎送仪式;不许为他的题字、题词刻碑文建碑亭。如有违反,被康熙知道了,一律痛加申斥,并严令禁止。 如嘉庆皇帝,亲政后下令禁止地方官员搜寻、进贡各类宝物。新疆和田出产美玉,官员依前朝旧例运送进京。嘉庆闻知,下令不管玉石运至何处,就地抛弃,不许进京。他认为,地方官员所进贡品皆取自百姓,各级官吏借进贡为名肆意盘剥,巧取豪夺,民无以聊生。而且这些东西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纯属无用之物,“朕视之如粪土也”。与玉石珍宝同样受到嘉庆鄙视的,还有那些在许多官员那里爱不释手的西洋钟表等玩意儿,嘉庆斥之为“更如粪土矣”。 如道光皇帝,其节俭在历朝帝王中堪称空前绝后。登基大典那天,他就让大臣们吃了一惊。照例,新皇登基要有乐队演奏,大臣们也早早在盼着,希望欣赏一下这几十年才有一次机会听到的“黄钟大吕之音,金声玉振之乐”。不料这位皇帝怕乐队排练要费时费力费银子,所以下令“设乐而不作”。也就是让乐工们只拿着乐器摆摆样子。大臣们真是别提有多扫兴了。而更让他们失望的是,道光将其读贺表的仪式也给取消了。他们本来想着卖弄点好词儿好句儿,足足地给新皇帝溜溜须拍拍马,结果也泡汤了。看来,道光对形象面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不太感冒,节俭当先,能省的全省了。国家的事能省就省,个人的用度也一点不含糊。道光坐的轿子是他父亲嘉庆曾经用过的,坏了只许修理,不让做新的。他不摆谱,甚至说:“即使不乘辇也无不可。”关于道光的节俭,流传得最广的一则佳话,是他居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裤子的膝盖磨破了,不换新的,打上补丁照穿不误;而且以此为荣,也不怕别人看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们亦纷纷效仿,不管裤子破不破,全都打上补丁,以求与皇上保持一致。 (作者:李子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