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家事”很糊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太宗晚年选相,属意吕端。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明确表示反对。宋太宗不以为然:“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果然不负所望,宋太宗死后,他率文武大臣沉着应对,挫败李皇后、王继恩等人另立天子的图谋,确保了政权的平稳交接。 史书评价吕端:“有器量,宽厚多恕……未尝以得丧介怀,善与人交,轻财好施,未尝问家事。”说他涵养极好,待人宽厚,把个人得失看得很轻,为了国家大事能委曲求全。用现代人话讲,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是,《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同时记载了宋真宗关照吕端后人的几件事情。透过记载我们得出结论,吕端在处理家事方面是真正糊涂透顶的。 景德二年(1005年)的一天,宋真宗对宰相王旦等人说:“吕端的儿子年幼,长子吕蕃有脚病,连家事都无法打理。旧的府邸已经抵押给别人,自家兄弟不能住在一起。昨天我派人去看了看,吕蕃拄着拐杖上奏,请求安排个实缺,好供养家人。我考虑,不如从宫中内库出钱赎回吕端的旧第,让他们一家住在一起,互相关照。要不然,把府邸出租,每天可得千钱,也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吕蕃这个人很懦弱,应当告知我的旨意。以后凡是有支出用度,必须要设置账簿,每年交内侍省审查。”为此事,宋真宗特批一次性支出五百万钱(五千贯),解决了吕家的燃眉之急。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吕蕃为弟弟吕蔚娶妻。因经济拮据,他上表请求献出府邸,请求朝廷多加赐予,实际上是要将旧屋高价卖给政府。此时,吕蕃因为脚病,长期不能上朝,有关部门奏请停发他的薪俸。宋真宗考虑再三,升吕蔚为奉礼郎(太常寺从八品职事官),又调吕蕃和弟弟吕荀一起到西京(洛阳)去任职。这样既可以维持原先的待遇,又可以互相关照。真宗还额外从内库支出金帛赐给吕家,替他们把欠债还上。同时派人帮吕家掌管家事,命枢密院核查其家庭收支。宋真宗虽然不思进取,但是做事很有人情味,对吕端的后人算是仁至义尽了。 吕端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升任宰相。咸平元年(998年),吕端因病请求辞官,宋真宗不允,只免去了他朝见之礼。咸平三年(1000年)66岁时病卒。按说吕端出任宰执时间将近八年,对朝廷立有大功,为何他的后人日子过得如此窘迫,乃至于举债度日,居无定所呢?这只能说他对自家的事情太过于糊涂了! 首先,吕端没有为子孙规划好锦绣前程。 宋真宗之所以顺利登基,吕端是立有大功的。宋代的恩荫制度很发达,以吕端的丰功伟绩,他完全可以请求皇帝给自己的后人封个前程远大的官职。即便儿子们资质平庸,封个相对轻松而且油水很足的肥缺还是不难的。可以肯定地讲,吕端没有为子孙的事情向皇帝开口,也没有背地里下功夫。《宋史》记载,吕端死后,朝廷以其子吕蕃为太子中舍(太子府属官,正八品),吕荀为大理评事(掌大理寺详断疑案,正九品),吕蔚为千牛备身(近卫官),吕蔼为殿中省进马(仪卫官)。按当今的说法,都是些无职无权的芝麻官,政治上没有发展,经济上也不实惠。 其次,吕端没有为后人捞足钱财。 按《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宋代宰相、枢密使等高官的俸禄是相当优厚的,至今很多人犹称羡不已。从历史记录看,吕端俸禄虽多,却没有存下多少家底。《宋史》称赞他“轻财好施”,常常是薪奉刚发下来,转眼便口袋空空了。同郡赵玉对吕家有恩,赵玉的后代落难,吕端将其视如己子,抚养并推荐其做官。前朝宰相冯道与吕家同乡,有些渊源。冯道为官清廉节俭,其死后家道中落,少子冯正因病丧失生活能力,吕端便分出俸禄供养他。吕端把钱财、利禄看得很轻,把人情、道义看得很重。如此轻财好施,不懂聚敛之道,难怪后人要生活落魄,流离失所。 其三,吕端缺乏经济头脑。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自家儿子的才能吕端应该心知肚明。按照今人的观念,既然儿子天赋一般,将来在官场很难有大的作为,就应该为他们的将来早做安排。趁自己手中有权有势的时候,设法多置办几套房产,多买下几顷好地,让后人居有定所,衣食无忧。即便不能大富大贵,好歹也能过上太平日子。可惜吕端是个榆木脑袋,没走这方面的心思,乃至于子孙后代要靠皇帝发善心周济度日。 吕端的后人最终都寂寂无闻。史书记载,吕藩、吕荀做到国子博士(国子监教书,从七品),吕蔚官至太子中舍(寄禄官,正八品)。在两宋人才济济的吕氏宗族里,吕端的子孙最为落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