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方氏:从洪阳德安里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方润生 参加讨论

    
    德安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德与山河同万古,安如磐石奠千秋。
    揭阳是方氏在广东的重要郡望。洪阳镇属揭阳普宁,方姓人口占总人口近一半,故而洪阳镇又有“方半镇”一称。上文的对联,便是洪阳镇最为著名的府邸德安里的门联。
    方氏的起源,可推溯至黄帝之时:神农氏八世孙榆罔的长子雷,帮助黄帝平定蚩尤有功,获封左相,食邑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子孙以地为氏,因称方氏。雷之子方明袭爵为相,子孙后代便在此处安居繁衍。
    西周宣王时的中兴重臣方叔,是雷的八十九世孙。他文武兼备,率军征伐淮夷、猃狁,平息南方荆蛮叛乱,功勋卓著,获封于河献。《诗经?小雅?采芑》云:“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歌颂的正是方叔的赫赫战功,方氏也因此赢得“元老宗风”的美誉。
    西汉末,方氏族人为避王莽篡位之乱,从河南迁居至安徽,逐渐成为大族。此后,方氏又数次南迁,先到江浙,再到福建、两广,形成以河南、安徽、江浙等为主要郡望,堂口遍布全国的格局。
    唐时,方廷范官居莆田,广施仁政。他膝下七子,有六子登科,时人称为“六桂联芳”。廷范公因子而贵,获封上柱国光禄大夫,二品爵位,这一脉的后裔则称为“紫金六桂方氏”,以“六桂堂”为堂号。“六桂方氏”传至宋时,能人贤才辈出,蔚为望族。
    
    古朴的德安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南宋末,廷范公的五代孙麟之、凤之、骥之、骏之四兄弟(方氏奉先堂族谱称“四之公”)由福建莆田迁入潮汕,麟骥两公创居在惠来县,凤骏两公则创居在普宁县,方氏由此在粤东开枝散叶。洪阳方氏是凤之公一脉的后人,宗祠奉先堂的门前,书有“方山世泽,六桂宗风;莆田世泽,金紫流芳”一联,讲的便是氏族的传承与由来。
    自四之公入潮,经数百年繁衍,洪阳方氏闻人辈出,道德文章功名勋业称美于世,有清一代官运尤隆,最为闻名的当属两广总督方耀。据《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四记载,方耀字照轩,身手矫健,眼有异光,枪法出神入化,在暮夜中射击百发百中,技艺之高强,令匪寇们忌惮不已。
    当时,广东一带匪患严重,照轩公跟随父亲方原操练乡团,后率部投官军,初出茅庐便连平多处土匪,获得赐号展勇巴图鲁。同治二年,肇庆一带匪寇声势浩大,人数多达十余万人。照轩公与副将卓兴统率所部八千人,以寡敌众,夹而击之,迫使匪首投降,大获全胜。其后,照轩公又由粤入闽,一路血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军功获得逐级擢升。
    同治七年,照轩公授南韶连镇总兵,后调署潮州,两年后,着手清办潮州积案。潮汕一带民风彪悍,多通匪抗官。照轩公创选举清乡法,以铁腕手段拘捕剿杀不法者,虽牵连过广,却也整治了地方豪强恶霸,改变了潮汕民风,这段历史被潮人称为“方大人办清乡”。
    主政一方之时,照轩公厘清农田,治理兼并,兴办水利,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潮税岁增钜万”。虽为武官,却兴建书院书局、购书办学,以育生民,大力推动了潮汕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潮汕生民安居乐业,因感念照轩公的恩德,在多处为他兴建了生祠。
    光绪九年,照轩公任水师提督,在中法战争中英勇抗击法军。十七年,卒于任上,时年五十八岁。照轩公战功卓著,史称“善战兼谋勇,尤善治盗”,虽为一介武官,却懂得屯田养兵,爱惜民力,体恤民情,大力推动地方发展,崇文爱士,教化民心,发展文化教育,因此获得了很高的民望。总督瑞麟上奏朝廷,盛赞:“粤有方耀在,可高枕也。”
    
    古朴的德安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德安里为照轩公及其四弟方勋主持营造,分“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三个部分,至今已有近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既是洪阳方氏望族兴盛一时的重要标志,也是方氏一族情感与志趣的共同寄托。
    笔者的先祖居住于洪阳西门高地一带,其时乡风和睦,亲族守望,充满了脉脉温情。当时曾祖出资打了一口井,因水质甜美,附近的几户人家时常过来打水,曾祖母为方便邻里亲戚,常年不关家门,任人取用。
    乡里长辈常常勉励后辈努力用功,继承前人忧民报国之志,广大先人功于社稷的令名。现在,德安里成为潮汕民俗展现的重要基地,开设了艺术博物馆。方氏后人考上大学,可回到宗祠,将名字题入族谱,并获得一定的奖学金资助。
    粤东居住着较多的方姓人口,而安徽与江浙一带的方氏郡望人口更盛,英才辈出,既有文化名人,也有高官名臣。江浙最为著名的方氏族人,非明朝方孝孺莫属。
    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宁海人,师从大儒宋濂。方学问精深,工于文章,是当时士林领袖,也是深受建文帝信任的股肱重臣。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召方孝孺撰写诏书,孝孺悲恸痛哭,掷笔于地,还严辞斥问朱棣,朱棣恼羞成怒,当即下令株了方孝孺十族,牵连达数百人。
    谋士姚广孝在事前曾请求朱棣:攻下京城后,孝孺必定不会投降,请不要杀害他。倘若杀了孝孺,那么天下读书种子就要断绝了!朱棣的用意,也是想收买人心,折辱士人,却不料方孝孺秉执忠义之道,根本不吃他那套。
    明史载,方孝孺死后,很多被命令继之起草诏书的人仍不愿屈从,而受株连的方氏宗族与亲友门人,也都毅然舍生,未改忠义,这或许是朱棣所始料未及的。直到万历十六年间,方孝孺幸存后裔方得赦免,重续族谱,而这期间,方孝孺一族被贬谪至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等地,或改姓埋名,或背离故里。
    与方孝孺同属“桂林方氏”的桐城方氏则在安徽划下另一笔浓墨重彩。桐城桂林方氏宋元年间迁桐,因所居之地为凤仪坊,因此又被称为“凤仪方”。
    桐城方氏为名动天下的文化望族,不仅名臣大吏众多,更走出了诸多易学、理学、文学、诗词、哲学等方面的学者,形成了博大精神的“桐城方氏学派”。
    
    古朴的德安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之时,桐城方苞尊奉理学,提倡义理,一改当时文风,开创文学宗派“桐城派”,引领主导文坛两百多年。梁实秋曾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
    回想儿时,祖父时常说起故里宗祠祭祀的盛况,当时我年纪尚小,没有亲眼目睹,也不觉为憾。等到年纪稍长,通过史籍族谱略知先辈传略一二,不觉汗流浃背,惭愧不已。
    财富传家,不过三代。而礼教立身,则可修身齐家,使氏族长久兴旺昌隆。方氏起源久远,发迹于中原,迁徙于海内,崇文重教,恪守孝悌忠义。吾辈忝为后人,更要牢记先贤教诲,时刻勤勉向上,不辱家风才是。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