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往往有一群成功的男人。当然,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失败的男人来成就她们的成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芈月背后,是哪些男人的成功或失败把她推上了权力巅峰?我们不妨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来扒一扒芈月的成功史。 历史上的芈月,真的有这么牛吗?这个可以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太后”尊号的女人,芈月女士临朝摄政数十年,大大发展了秦国国力,为她孙子的孙子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芈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于惜墨如金的司马迁而言,能让他花大量笔墨记述描写的女人少之又少。权倾朝野的宣太后芈月也不例外。事实上,就连宣太后叫什么名字,史书上也是语焉不详。为阅读方便,我们暂且跟着电视剧叫她“芈月”。毫不夸张地说,宣太后芈月实际是“蹭”进司马迁的《史记》的。也就是司马迁在叙述别人的时候,芈月作为“相关人物”被捎带着写了进去,作为捎带的配角,司马迁在提到芈月时,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翻遍整部《史记》,大约只有在这一句话中,芈月算是主角。 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史记·秦本纪》 到死才赢得司马迁先生的一句正面描述,可见芈月女士在太史公眼里地位可真不高。而她的那些雄才大略、霸道专横,甚至是色利熏心,都依附于一些和他有密切关联的男人们的记述中。 在古代,要么妻凭夫贵,要么母凭子贵,完全靠自我奋斗成才的女人少之又少。宣太后也未能免俗。所以,第一个成就她的当然是她的老公——秦惠文王。 当然,这个老公不是她独有的,按照她的地位分配,估计她所占据老公的份额撑死了也只有10%。当时,各国诸侯间流行“媵妾婚”,简单说就是娶一个正夫人附送八个陪嫁,然后按照地位高低编进后宫。芈月的封号是“八子”,这是王侯对小妾的一种封号。即便是妾,这个职位也只能算是中等位分,差不多属于充话费就送的赠品。一个赠品是怎样成长为太后的?我们先来看看他男人的光辉事迹。 ![]() 秦惠文王(资料图 图源网络) 秦惠文王 把芈月推上权力巅峰的男一号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史记·秦本纪》 如你所知,秦惠王上台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车裂商鞅。 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权得到加强,贵族却遭到削弱,贵族们不敢对王权表达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是杀死商鞅?还是继续得罪宗室贵族集团?对于新国君秦惠文王来说,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做。商鞅对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改革措施已经深入秦国“骨髓”,无需商鞅推动,秦惠文王便可坐享改革成果。而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新王杀他没有感情障碍,也不会落下诛杀功臣的恶名,反而可以笼络一大批宗室贵族,巩固自己的统治。 作为一个改革家,商鞅显然是十分成功的。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厚黑学家,商鞅则不够成熟。他没整明白,在君权至上的时代,“法制”再完备,也管不住君王,而只是君王人治的一个工具而已。因而,商鞅输给秦惠文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果你以为秦惠文王就此罢手,那就太低估他的“厚黑学智商了”。在杀了商鞅之后,秦惠文王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为由,将告发商鞅的人逮捕审问,牵连出一大批人,分别治罪,以为商鞅平反的名义除掉了反对他的一些实权人物,巩固自己的统治。先是杀商鞅,讨得权贵们欢心,当然也排除了商鞅谋反的隐患,杀了之后又替他平反,借此铲除另一股威胁自己统治的力量,还落得了公正廉明知错就改的好名声。 刚刚上台的秦惠文王,就以他高明的厚黑手腕震慑朝野。不过,别急,这还只是他加强内政的两把火。 没过多久,秦惠文王又烧起了第三把火——分“大良造”的权,加强君权。此前,秦国没有设立单独的相国,只有将相合一的“大良造”。“大良造”既管内又管外,对君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秦惠文王上台之后,对“大良造”进行分权改造,设立相位,使“大良造”只具有军事管理权。 剪除异己、强化君权、任用贤能,在内政方面,秦惠文王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对外方面,秦惠文王也有不俗的表现。东面,秦国打败魏国,夺取大片土地,打通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通道。从此,秦国进可以蚕食东方六国,退可以坚守函谷关,取得了战略优势。也就是说,秦国可以出去打别人,别人没有能力攻击秦国本土。南面,夺取汉中和蜀地,使秦国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粮仓。西北面,打败义渠,使其被迫称臣。在外交战略上,秦惠文王采用张仪的策略,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能够成为“王的女人”,芈月是幸运的,这也是她日后登上权力巅峰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成为秦惠文王的女人,对于有着强烈政治野心的芈月来说,却是不幸的——老公太有才太强势,根本没给自己留下表现的机会。好在她比老公年轻得多,可以慢慢等待时机。更幸运的是,老公对她还不错,在她只占10%股份的情况下,还和她生了三个儿子:公子稷、公子悝、公子巿。有了王的儿子,芈月也就有了进一步上位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