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鹏程(腾讯儒学专栏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震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卦的象辞。 震,震上震下,是雷声震动天地的意思。本卦很简单,就是说打雷时雷声很大,令人恐惧,此时君子若能因而保持这种戒慎恐惧之心,努力自修,自然就会有好结果。 儒者之学,重在自修、自省、自律、自学,因此我曾介绍说它是一种靠自己成就为圣人贤人的自力哲学。善之根本动源在自己身上,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即是这个道理。 君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人一般时候却又常常浑浑噩噩,了草苟且度日,我们一般人平日即是如此。怎么样才会忽然有“欲仁”的念头发起来呢?这就往往须要一些机或缘,如孟子说“乍见孺子之入于井”那样。人都有善性,但平时没体会,也常未发用,忽然碰到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去的时机,一时惊觉,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遂常会发声救阻,甚或冲上去救人。这时,那种“道德意欲”可说是生于自然的,与身体感联带在一起,会在心上一震、头皮一麻、皮肤战栗、喉管啊声。孟子讲性善,就教我们时时回顾自己在这种自然情境下的反应,或揣想自己曾有此类情境,而体认到我们本有的本心善性,生出“欲仁”之念,并将此心此念涵养扩充开来。 孟子的雄辩,大家都熟悉了,但可能大家还没注意到他的渊源。源头就在《易经》这一卦。天雷勃发,声震百里,谁都会有怵惕恐惧之感。当年黄侃先生积学兀傲,骂遍学林,真是睥睨不可一世,但他最怕打雷,雷电一震,他老先生就钻到桌底下瑟缩不已。天地之威,如此震慑诸方,故此卦名之为“震”。而这个震字,同时也就表现了心地上的震动。 《易经》即于此教人掌握住这个时机,体会这种震怵,由此生出道德上的意欲,进而“修”之。也就是孟子说的涵养、扩充,形成道德的行动,改变我们自己,使自己成为仁人善人。 以上是理论的说明,《中论·虚道篇》具体讲了一个例子:“昔卫武公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思闻训道。命其群臣曰:‘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又作《抑》诗以自儆也。卫人诵其德,为赋《淇澳》,且曰睿圣。凡兴国之君,未有不然者也。故《易》曰:君子以恐惧修省。” 《抑》与《淇澳》都是《诗经》收录的诗篇。卫国人十分怀念这位老国君,因为他修身不怠,自强不息,长怀戒慎恐惧之心,唯恐失德,故令人敬仰。 龚鹏程小传: 龚鹏程教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龚鹏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 《龚鹏程谈易》系列由龚鹏程教授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