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杨泽波:中国人有信仰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三智书院公众号 杨泽波 参加讨论

    文/杨泽波
    为什么要学国学?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中国人有信仰吗?兼论国学的现代意义”,这个题目是我思考很久的一个题目,也是现代社会当中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的题目。我们来谈下现在为什么要来学国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更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现在老百姓口袋里确确实实有点钱了,至少比以前富裕多了,但是好像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用王雷泉老师的话来讲就是缺德,缺德是什么?实际上缺德和缺信仰是连在一起的。我常听一些朋友讲,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大、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无论如何躲避不开,中国人有信仰吗?我们首先问一下自己,中国人有没有信仰,或者我们自己有没有信仰,或者我们自己的信仰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如果有人说这个问题我不存在,我是佛教徒,那么恭喜你,你真的信佛,恶事你不做。也有人说这个问题我解决了,因为我是基督徒,那也恭喜你,如果真心是基督徒的话,不会做恶事。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基督徒,对一般社会的老百姓和民众来说,就碰到这么一个问题,尽管我们有一个小家,身边有贤惠的太太或可敬的先生,还有天真可爱的孩子,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作为一个文化人来说我们有自己明确的信仰呢?我相信有朋友能舍弃自己的工作花这么大的精力来这里学习都是有追求的,都是有文化的人。但是作为我们一个文化人来说,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有明确的答案呢?如果说我们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也可以想想社会上的人是不是有明确的答案?
    
    我们同样有自己的信仰,这就是儒学,确切说是儒学中“仁”的信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一年夏天的时候,我去九寨沟,白天游山玩水,晚上看民俗表演,主要的组成队员就是羌族的小姑娘和藏族的小伙子,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的主持人是一位藏族小伙子,非常高大魁梧,声音低沉,一开始拿麦克风第一句话就这么说:我们藏民是有精神信仰的。我坐在下面头一抬,心里咯噔一下。全世界现在有70亿人口,其中有10亿人口和其他60亿人口是不同的,其他60亿人口基本上都有明确的信仰,只有10亿人口在这点上是没有答案的,而这10亿人口都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样一来问题变得极为重要,这么大一个国度,信仰问题没有解决,这不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吗?因为你不相信什么,就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你什么都不怕,你相信什么一定会怕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相信一定什么都不怕。比如说我是基督徒,我怕上帝的惩罚;如果我是佛教徒,我一定怕因果缘起,所以恶事是不敢做的。唯独960万平方公里的这10亿人口当中这个问题是没有的。用过去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什么事都敢做,好事可以做,坏事也可以做,这么大的国度,这么多的人口。什么都不怕,所以这个国家、民族是最可怕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怕,这个人最可怕。你怕什么不是你胆子小,而是你有信仰。一个人什么都不怕,看起来很勇敢,实际上是没有信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国家是这样。所以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民族,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什么都不怕,所以人家都怕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中国人有信仰这么一个问题。
    有朋友说,我的信仰就是敬天地、爱人。多少人是明确解决信仰问题的?中国人有没有信仰?我们一般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就像刚刚藏族小伙子说的那样,因为你们没有信仰,所以偷鸡摸狗的事你们会做。但是我鲜明地亮出我的观点,我在这里大声疾呼,告白国人,我们同样有自己的信仰,这就是儒学,确切说是儒学中“仁”的信仰。
    儒家“仁”的系统
    这个判断是一个很深的理论问题,有很强的学术前沿性。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认为,儒家“仁”的思想,之所以能有信仰的作用,有两个原因:首先要说儒家“仁”的系统是什么?就是孔子“仁”的学说。孔子创立儒学一开始是为了恢复周礼的,因为当时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忧心忡忡,如何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想得很简单,大家都不按周礼去做。所以他要恢复周礼,在这个过程当中,孔子发现一个问题,他说不是周礼不好,也不是人们不知道周礼,而是明明知道了周礼而不去做,他就找到这个思想的根源,就是人们没有行礼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应该是什么呢?孔子借鉴了以前“仁”这个字的概念,创建了“仁”的学说,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换句话说,创立“仁”的学说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无论评价多高都不为过,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孔子创立“仁”的学说之后,因为“仁”特别的重要,所以“仁”有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我们的信仰系统有直接的关联性,这个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直觉。为什么说“仁”的思维方式是直觉呢?孔子论“仁”有一个重要的思想:为仁由己。孔子说每个人都有仁,但是怎么做到“仁”呢?不能靠别人,也不靠老师,靠自己,这就叫“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靠自己内心的那个“仁”当然是在内心的。
    “仁”是通过直觉获取的
    这个思想到了后来孟子那儿就有进一步的发展,就是非常有名的“反求诸己”,反过去追求之于己,和“为仁由己”是一个意思,就是要追到自己内心道德的根据,这个道德根据在孔子那儿叫做“仁”,在孟子那儿叫做良心。问题在于为仁由己也好,反求诸己也好,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奇怪,因为都不是逻辑。比如说西方哲学讲逻辑,你证明一个东西要大前提,小前提,然后有结论,不管是推演还是归纳都有一套逻辑系统。儒家的“为仁由己”和“反求诸己”没有这套逻辑系统,它是一种直觉。什么是直觉呢?直觉就是直接得到,直接觉悟。你怎么觉悟的,怎么得到的,语言没有办法表述,我得到就得到了,得不到就是得不到,这就是直觉。直觉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真正体悟到是非常困难的。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就是体悟不到良心是什么,就是不懂孟子学说,怎么做圣人?要学诸子的格物致知。他那么聪明的人还是体悟不到自己的良心是什么,自己的“仁”是什么。后来在贵州受了那么多的磨难,才当下悟到:成就道德,不在格物致知。这就是直觉的问题,非常的直截了当,得到就是得到,得不到就是得不到,这里面没有逻辑关系,语言苍白无力。
    很多朋友会说这不是故弄玄虚吗?那我们怎么通过直觉得到自己的“仁”呢?这就是儒学研究当中很困难的一个问题。虽然它困难,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点滴的例子告诉大家,帮助大家体悟自己的良心,体悟自己的那个“仁”。比如说,当我们看到水龙头没有关紧,知不知道应当怎么做?关掉?有没有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的?我相信没有这样的朋友。不要小看这个事情,生活中的很多小事蕴含丰富的哲学道理。你内心有一个道德的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什么呢?孟子把它叫做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是非之心,这就是你内心道德的标准,问题是这个道德的标准你是怎么得到的?你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良心?这个良心不是别人指给你看的,不是领导指给你看的,也不是同事指给你看的,是你自己得到的,更奇怪的是甚至你不需要自己去得到,它自己就会出现,所以我们水龙头这个场景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内心有一种东西涌现出来,这个涌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你的良心。直觉是没有逻辑关系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得到就得到,得不到就得不到,良心的得到与得不到是靠直觉的。
    当下表现,鞭策有力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把“仁”的这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八个字:当下表现,鞭策有力。良心是当下表现出来的,我做了应当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呢?你会发现这个事我好像没有做好,我应当做而没有做。不管怎么说你做了就高兴,不做就不高兴,但凡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有这个体会,像汶川地震,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同情心,都要尽自己的一点慈善的力量。良心向人发布的那个命令是非常有力度的,无论如何也欺骗不了。所以我的结论是良心是骗不得的,这是第一个:当下表现,鞭策有力。
    
    中庸:天命之谓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上通天道,至为超越
    其次,儒家讲“仁”,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信仰系统,还和另外一个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个因素就是天。儒家讲到道德有一个基本的趋向,就是一定要和天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论语》、《孟子》、《中庸》的时候都会涉及到相关思想。比如说,由《论语》的“仁”到《中庸》的“天命之谓性”,再到孟子讲的的“天之所与我者”,话语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路线,就是直接将道德的终极根源归到天上。这个问题到了宋代更明显,宋代讲天理良心,同样是沿着这个的思路来的。因为儒家把道德的根据一直联系到天上,这样就使儒家的道德学说具有了很强的力量感,同时具有了超越性,我们把这个特点概括为:上通天道,至为超越。“以天论仁”是儒学的一门基本功课,这个作用不可小视,天有神秘性,不可欺不可罔,儒家讲仁讲良心因此也具有了神秘性,同样不可欺不可罔。中国儒家文化是非常独特的,世界上其他的文化都有独特性,但是都有交融性,唯独中国文化完全走的是另外一个路线,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都和中国文化不一样。我们说中国文化特殊,好像现在有政治观念在里面,实际上不是的,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完全可以证明,中国文化走的路线完全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上通天道,至为超越。”超越性非常重要,高高在上,古人讲天是有神秘性的,是有敬畏感的。你骗了自己的良心就等于骗了天,古人就是这么一套思路。
    由于上面两个原因:当下表现,鞭策有力;上通天道、至为超越。综合起来都可以说明儒家对于良心的直觉,与其他宗教对于至上神的体悟,它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在座有基督徒,他们做事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静下心来,听心中上帝的指示。怎么知道上帝的命令呢?倾听心中上帝的声音,即神的旨意。基督教发展到后来变成新教,就是我们不需要进教堂,我们自己内心就有上帝,直接就相通,问题是你心中的神怎么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里面有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语言能不能说清楚?说不清楚。它是一种直觉,我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就是听到了。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宗教直觉的同质现象,各种宗教不同,但是直觉都是相通的,虽然直觉的对象不同,基督教是听到上帝,伊斯兰教是听到真主,但是直觉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所以宗教直觉的同质现象,是当人们遇到伦理道德问题时,对于道德内心会有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因宗教背景不同而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性质完全一致,这是儒学之所以有信仰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自丨“三智书院”微信公众号(ID:sanzhishuyua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