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出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山西赵卿墓出土文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碎柱为铜,制造武器(资料图 图源网络)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智伯水淹晋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晋阳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但人们誓死不投降。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