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言行衣装看修养:皆蕴藏儒家君子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云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孔子行教像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学问是一个原因,其为人谦恭也是重要因素。钱穆先生在《乡党》第十中解释“恂恂”一词时说:“谦卑逊顺,不欲以己之贤知先人。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乡党,其容貌辞气如此。”《论语》原文说:“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钱先生解释“便便言”为“辨也。或说:闲雅之貌。”这就告诉我们,孔子的“君子风度”往往表现在言行上,在乡党中说话,谦卑逊顺,像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朝廷中发言,保持一种闲雅谨慎的语气。而且,孔子讲话善于分开场合,与下大夫讲话,是一种和乐的相貌;与上大夫讲话,“中正有诤貌”;与君主讲话,则是一副恭敬的样子。讲话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生活中于是就会有和颜悦色、盛气凌人这样的词语。
    《乡党》里还说到君子的着装,教人怎样搭配才算着装适度。说君子在公开场合最好不穿大红大紫装饰领口、袖子的衣服,因为这种装饰的服装一般只在祭祀时才穿着;在家中也不宜穿着红色这样鲜艳的衣服,因为孔子时代视“青赤白黑黄”为“正色”。古人冬天衣裘,夏天衣葛,夏天在家时可以穿单衣,但出门穿着单衣是对别人不礼貌,因此必须穿上外衣。孔子对着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乡党》里有“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钱穆先生解释说:“缁衣之内宜羔裘,黑羊皮。素衣之内宜麑裘,麑,鹿子,色白。黄衣之内宜狐裘,狐色黄。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腊祭之服,亦兵服。”现代社会已经不注重个人如何着装,但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原理:一个人的衣着大体上还是要保持和谐的,这和讲话得体是一个道理。比如“缁”为黑色,山羊皮也为黑色;“素”为白色,幼鹿皮也是白色;黄衣往往与狐皮搭配在一起,这些搭配是和谐的。
    言行和衣装,是一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现代人称之为“风度”的理念。孔子将其列入自己的言论,说明这两个看似随便的问题其实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工作中若与一位信口雌黄,对自己言论毫不负责的人在一起,断然谈不上和谐;而与一位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散发臭味的人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若和一位衣不得体的同事出去办事,大概事情办成的成数就要大打折扣:没有人相信衣着轻浮的人会干正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