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陈杰思:义理教育与纯读经之比较(上)(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陈杰思 参加讨论

    一、方案
    王财贵主张:王财贵先生所倡导的是国学教育原典诵读模式,通常称为儿童读经,也叫纯读经。王财贵先生有大量的讲话及问题解答,也有大量的文章和书籍,提出儿童读经或纯读经的系统主张。
    陈杰思主张:陈杰思所倡导的国学教育义理模式,简称义理教育。陈杰思著《国学复兴方略》、《真正国学教育方案》、《中华义理》、《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义理》丛书(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部)、《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十卷本(中国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课题实验读本)、《君子规》、《香港中学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中一、中二、中三共三部)等,阐明义理教育之宗旨、目标、理念、方法、模式、内容。义理教育方案为广大民众学习国学开辟了最为便利、最为有效的途径,可以避免国学教师带着学生去走弯路,带着学生去折腾,避免时间精力的大量浪费,使国学教育取得真正的成效。
    二、共同之处
    王财贵主张:重视经典,重视早教,重视诵读和背记,真切用功。在中国大陆抛弃经典教育的背景下,王财贵先生奔走大江南北,大声疾呼,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少人士对中华文化经典的重视。经典教育尽可能及时进行,否则人们在大脑中积存了大量的世俗错误观念之后,再进行经典教育,成效就会大大降低。重视诵读和背记,是王财贵儿童读经最重要的特点。王财贵先生行走大江南北,公益讲座一千多场,为儿童读经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值得敬佩。据王财贵先生自述,王财贵先生教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给他布置背诵《老子》,当他背会了二章之后,王财贵先生就说了一句这辈子最重要的话,这句话就是:“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此后,《老子》八十一章,他的孩子用了四十天背完。由此可见,孩子如果读经坚持不下去,主要就是家长没有坚持让孩子坚持下去。家长对经典充满信心,也会带动孩子对经典充满期待。
    陈杰思主张:陈杰思高度认同王财贵儿童读经的四个重要观念,即重视经典,重视早教,重视诵读和背记,真切用功,这四个方面是国学教育义理模式同儿童读经的共同之处。
    中华经典载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理念、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生命智慧,中华民族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中华民族在十七世纪以前一直维持了较高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之所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民族,靠的就是在全国推行经典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将圣贤经典作为“万世教科书”,孔子编撰了六经教材体系(其中《乐经》丧失,可以用《孝经》代之),宋代朱熹形成四书教材体系,宋、明时代书院也采用《近思录》、《传习录》作为教材。清代虽然重视经典教育,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和环境不良,重视辞章、考据而忽视义理,思想僵化,知行分离,处于专制、腐败、民族压迫的环境中,导致中华经典教育的成效大大降低。民国以后,直接就抛弃了经典教育,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道德理念、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生命智慧,亦随之灰飞烟灭,这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损失。但是,在现实中,对中华经典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的人,占不到全国人口的十万分之一。民国以来的专家们,基本上是以歪曲、批判、肢解、破坏、西化的方式对待经典,至于今,绝大多数学者仍然是将经典作为他们写文章、写书的材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全面推行经典教育,文化复兴永远是句空话,道德重建永远是句空话,重振民族精神永远是句空话,重塑核心价值永远是句空话!王财贵先生倡导儿童读经运动,唤起了极少数中国人对经典的重视,仅此一项,王财贵先生就可以名垂青史!
    经典教育应当及早进行。在人的一生中,经典教育应当从时开始?我们的回答是,应当从胎教开始。但是,我们认为,胎教的本质就是母教,就是母亲在怀孕期间的生活环境、起居饮食、行为、起心动念,都要符合圣贤经典义理。胎教的主要责任人应当是母亲。但是,现在有些地方推行的胎教,却回避了母亲的责任,而将胎教的主要责任人说成是胎儿,让胎儿听读经机里发出的读经声音,这是严重的歪曲。零至三岁的儿童,尚处于感觉运动期,通常是模仿大人的言语、行为、表情,在此阶段进行的经典教育,主要是针对父母,父母是主要的责任人,父母将经典义理融化于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之中,并通过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影响孩子,父母还要通过画面、文字、音乐、动画、故事等影响孩子。但是,有些机构不让父母承担责任,而是让零至三岁的孩子直接听读经机里发出的声音,这也是一种误解。我们的意见是,胎儿及零至三岁的孩子,接受圣贤经典的熏陶,必须通过父母这一渠道。如果父母远离经典教育,而让胎儿及零至三岁的孩子直接面对读经的声音,其成效几乎为零。三岁以上就应当读《三字经》、《弟子规》、《君子规》,读完这些蒙学典籍之后就应当转向学习圣贤经典,或转向学习中华义理,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消耗在众多的蒙学典籍上。
    诵读和背记,是经典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诵读背记,才能将圣贤经典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转化为思考的材料,才能实现经典与自我合一。王财贵先生主张在诵读和背记的时候不需要理解,而我则认为在诵读和背记的时候要知道并记住每个字的字义、字音、字形。
    关于真切用功方面,王财贵先生在儿童读经方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同时要求儿童背诵三十万字经典,也是让儿童在经典教育方面下真功夫。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国学教育的体系、模式、方法、经验,主张学习者不仅仅是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还需要在理解、体证、力行、运用、转化、发展上下真功,注重国学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持久性。
    义理教育同儿童读经的差别不在于要不要读经,而在于读什么样的经,在于怎样读经,在于读经之外还应做什么。
    三、教育对象
    王财贵主张:儿童读经当然面向儿童,重点是13岁以前的儿童。读经要在在13岁之前完成,13岁后,就无可救药了,因为13岁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王先生有时也倡导成人读经,但使用的是儿童读经的方法。“十余年来,王财贵先生在大学里,每到开学,便鼓励学生依照儿童读经的方法去诵读经典,他认为,成人也能读经,虽然过了十三岁的黄金年龄,对于脑神经的发展已经无所帮助,但如果能够将心态降为与儿童一样,只求熟读,不求理解,则收获的功效还是相当大的。”(方哲萱:《王财贵先生与“儿童读经”》)王先生倡导的“论语100”活动延伸到成人,不过采取的也是单纯诵读的方式,甚至不主张看注释和译文。
    陈杰思主张:面向所有人,从年龄上讲,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能将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只是放在儿童身上,成年人也应当承担起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如果只有儿童读经的教育,而没有成人的经典教育,儿童长大后怎么办,是不是半途而废?任何行业的从业者,只要是中国人,都需要接受国学基础教育,唯有专门从事国学事业的人,则需要接受国学基础教育和国学专业教育。
    四、学习内容
    王财贵主张:文礼书院的正式学员,要求能背诵经典三十万字(中文二十万,外文十万)以上。中文经典目录:《学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选》、《易经》、《诗经》、《唐诗三百首》?、《书礼春秋选》、《古文选》、《诗歌词曲选》?、《佛经选》、《伤寒论》、《内经知要》、《孝弟三百千》。英文经典目录:《仲夏夜之梦》、《莎翁十四行诗》、《英文名著选》、《斯宾塞十四行诗(小爱神和喜颂)》、《英文圣经选》、《柏拉图苏氏自辩》、《英文常语举要》、《英语会话一千句》。
    陈杰思主张:推行“三必二选”的国学教育课程:1、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中文、中华义理、中国历史这三门国学必修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系统地、持续地学习这三门课程。2、设置国学原典课程若干门作为选修课,每一部重要经典即独立成为一门课程,每个学生应当在校期间选修其中几门,而《论语》为必选课程。同时选修一至二门国学技艺课程,诸如书法、国画、中医养生、武术、国乐、戏曲、中华歌舞、中华礼仪等。(以上详见本书第五章?国学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同时,泛读、精读中华义理经典、文学经典与历史经典。不主张在国学教育中混杂英文经典。不主张将佛经纳入儿童背诵的范畴,因为儿童处于成长时期,主要面对入世问题,难于理解并正确运用佛学中出世的深奥道理,儿童读佛经违背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教导。不主张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名著作为儿童背诵的范围,因为,儿童背了之后也不能轻易地运用,或者在运用中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中医名著的学习,可以放在国学技艺课程中的中医养生课程之中。对于《诗经》,儿童也不需要包本全背,只需选取其中一、二十首背诵就可以了。
    五、教育时间
    王财贵主张:读经每天八至十小时。总体计划是:“我的计划是,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立业。比如三岁到十三岁,他用大量时间读经,能够背诵三十万到五十万经典,包括中文和外文,甚至更多,到十三岁以后,理解力发达,就可以解经了,对于背过的经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章每一节统统深入其中,他就具备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后给他古今中外所有学术代表著作,……。到了二十三岁,让他去遍访名师,让他去名山大川,历练人生,到三十三岁,成熟,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先的人才。”(王财贵:《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陈杰思主张:不主张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中,中华义理课程每周二个学时,中文与中国历史基本保持现有课时量,但要大幅度改变其课程内容,国学选修课程注重的是持续性,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总之,如果在学校设立“三必二选”的国学教育体系,只需要将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时间各让出三分之一来,转化为国学教育的时间,就足够了,不需要总体上增加课时量,并不需要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时间。圣贤经典则需要终生奉读。对于经典,诵读经典、解释经典、践行经典,需要同步进行,即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绝对不可以分开。
    桃源书院院长、大成学校校长毛勇先生认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大自然而独立存在,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日常生活经验与实践,教育在人生成长的任何时期也不能脱离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经验与实践,鲁迅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累了不是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吗?生命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活泼泼的教育,不是单靠死读书就能完成的,读经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教育的全部。很难想像,一个1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关在屋子里除了读经还是读经就能培养出大才。我们也无法认同背了30-50万字就是有做人做事的本领,清代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似乎都能背个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不是还是教出来很多小人吗,这个可以参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因此,建议在体制外的私塾书院里,读经也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读经的时间不应该超过5个小时,如果八到十个小时读经,那儿童娱乐嬉戏,体育锻炼,科学等其他的科目的时间怎么安排?儿童洒扫应对,学习生活技能的时间如何安排?八到十个小时读经势必会造成儿童身心的伤害,目前发现纯读经私塾的孩子久坐伤身、腰肌劳损、嗓子嘶哑、声带小结、干眼症,乃至自闭、厌学等等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在大量背诵任务的压力下,每天十个小时读经的结果,是孩子逐渐丧失天真活泼的本性,思维趋于僵化懒惰。有个孩子从私塾来到体制内学校学习,见到数学题急的直哭,因为他只会背书,不会理解,不会思考。古人说的弦歌不绝,不是今天王财贵倡导的读经方法,而是中国古代的读书方法,今天叫做吟诵的读书法。在家庭里,每天读经可以坚持二三十分钟到一二个小时即可,主要原则是亲子共读,一定是共读,亲子比赛背诵,第二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十年八年,一定有效果,第三个建议与亲朋好友组成读书会,定期聚会交流。读经的内容幼儿阶段从蒙学开始,注意有意识的教识字,指读,字卡,甲骨文等方法配合识字。小学以上读经典,课业较重,建议选择《中华义理》中的圣贤经典部分诵读背记,加上每天一二个故事。陈杰思赞同毛勇的上述主张。
    六、教育地点
    王财贵主张:私塾、书院。文礼书院作为核心阵地。全日制读经,只能在私塾和学堂中进行,与学校脱离,与家庭脱离。家长的责任仅仅在于督促孩子全面接受儿童读经理念,坚定信心。
    陈杰思主张:家庭、学校、书院、私塾、企业、社区,义理书院作为核心阵地。国学通过家庭、学校、书院、私塾、企业、社区全方位地覆盖个人的生活。
    七、学习方式
    王财贵主张:倡导诵读、背记作为主要学习方法,口号是:“小朋友,跟我念。”主张在背诵三十万字的阶段,背诵与理解分开。他说:“因为儿童的学习特色在于吸收、储存和酝酿,不在于理解和运用。”(王财贵:《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王财贵先生说:“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如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则答:含糊过去!又问: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则又答:含糊过去!又问: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则又答:一一含糊过去!”(《儿童读经教育》)“为了节省时间,统统不必讲就最好。……所以我当然也能讲,但我教读经十几年,从不讲,也没有孩子问过我,十几年前的孩子,到现在,都可以自己读文言文。(《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复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儿童读经教育》)王财贵强调:“纯读经是如今我所能思考到的最完美的读经模式”。
    陈杰思主张:陈杰思评论道,只诵读不思考、不体悟、不理解、不运用的经典教育方法,违背了孔子的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学而时习之”,这种学习方式助长了某些教师的懒惰与愚昧,助长了某些学生的愚昧,助长了某些学生思维的惰性。当陈杰思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大群丧失思考能力、只会死记硬背考试要点的学生,感到无比愤慨。王财贵先生也曾讲,教育的目的是学会思考。但是,如果长期只背诵不理解,连思考的过程都没有,就不可能学会思考。王财贵先生讲,《论语》读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这种做法,会大大降低诵读的效率。
    陈杰思倡导国学教育八项原则:诚敬、集粹、诵读、理解、体悟、背记、涵养、力行,八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割离。即便是儿童读经,也需要浅度理解,也需要知识每个字的音、形、义,也需要运用。《弟子规》就是经典在儿童身上的运用规范。
    毛勇先生认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最符合人性的教育原则,历来是所以教育工作者公认的法则,因此儿童读经和解经以及践行是不可能是绝对截然分开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教学的实际,经典的实际,儿童发展的实际,甚至于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解,如何解,是浅解还是深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