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怎样才算“为往圣继绝学”?张载是这样做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日报 赵馥洁 参加讨论

    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阐释。通过二三十年的精心研读,他对儒家典籍有了深刻的领会,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著之于书,予以阐发。南宋以来学者屡称张载著有“诸经说”,包括《易说》《礼记说》《论语说》《孟子说》《诗说》《仪礼说》《周礼说》等。这些显然都是张载专门的解经著作。即使他的代表作《正蒙》,其实也是他研读儒家经典的心得体会之作。可见,张载把“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努力体现于他一生阐释儒家典籍的治学实践之中。
    
    张载祠(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还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建构思想体系,弘扬儒家的仁爱之道。张载家居于千年积雪的巍峨太白山下的横渠镇。三十八岁前在这里苦读深思,五十一岁辞官“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后,在这里讲学著书,建构思想体系。其时,他“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写下了大量著作,特别是他的代表作《正蒙》。张载的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太虚即气”的本体论、“天地之性”的人性论、“德性所知”的认识论和“民胞物与”的价值论。其中,“民胞物与”的价值论是其核心,也是他继承和发展孔孟原始儒学的仁爱之道而形成的思想精髓。“民胞物与”是张载在《西铭》(又名《订顽》)一文中提出的,后来收入《正蒙·乾称篇》。张载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就是说,人与我、物与人,都生在天地之间,都秉有天地之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西铭》一文是从儒家经典中摘录文句,篡编、改写而成的。张载利用这些典籍中的文句,以“民胞物与”为轴心,写成了一篇浑然一体的文章。他所依据的典籍包括《周易》《诗经》《中庸》《论语》《孟子》《左传》《礼记》等。由此可以看出,《西铭》一文的体式具有综合儒家经典之精华的特征,而精神核心则是对儒家的“仁民爱物”思想的发展。“民胞物与”直接继承孔、孟“仁民爱物”的思想,并把“仁民爱物”的道德要求提升到了“民胞物与”伦理价值的高度,使道德论命题转化为价值论命题。
    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还提出了理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命题,建构了理学的基本框架,成为儒家学说的新形态——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理学发展史上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深得以后理学家和统治者的推崇。二程把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称其学为“精义入神”,说“横渠所说,多有孔孟所未说底”。历代统治者也给予张载很高的荣誉,宋理宗封他为眉伯,“从祀孔子庙庭”。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祀。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一直被统治者视为理学经典,作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书,并先后汇入御纂的《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由此足见,张载正是以“为往圣继绝学”的重大贡献奠定了他在理学史、儒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载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还从事了“德治礼制”的实践。张载极为重视儒家经典《周礼》,他认为《周礼》体现了儒家的实学精神。他说,“《周礼》是的当之书”,“学得《周礼》,他日有为却做得些实事”。他竭力进谏宋神宗“渐复三代”之礼治,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尽力“以礼立教”,“以礼成德”,“以礼教学者”;着力进行“周礼”的社会实验。张载中进士后,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著作佐郎,签书谓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吕大临在《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为云岩县令时,办事认真,政令严明,“政事大抵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礼教,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月初一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常设酒食款待,席间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县衙的规定和告示,每次都召集乡老,反复叮咛到会的人,让他们转告乡民,因此,他发出的教告,即使不识字的人和儿童都没有不知道的。居眉县时,他还与弟子在自己的家乡横渠镇大胆进行了井田制的试验。虽至逝世时也未取得成果,但充分体现了他躬行礼制的践履精神。通过实践,张载总结出了儒学的为政原则,如“为政者在乎足民”“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劳”“为政必身倡之”等。
    总之,批异端、释经典、弘仁道、行礼教是张载尽毕生之力为实现“为往圣继绝学”这一使命而奋斗的重要方面。可以说,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张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实现了自己“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为儒学在宋明的复兴和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司马光称赞他:“中年更折节,六籍事钻研。羲农及周孔,上下皆贯穿。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师道久废阙,模范几无传。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又哀横渠诗》)王夫之赞叹道:“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张子正蒙注·序论》)诚然,张载当时所继的“绝学”仅指以孔孟为宗的传统儒学,但他为传承文化而自觉确立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却有着恒久的启发和感召意义,它既增强着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激励着我们更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进取心,也坚定着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优势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