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日本何以至今仍保存着中国失传文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东方早报 陈若茜 参加讨论

    文/陈若茜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有最多国宝和重要文物的机构,位于东京东台区上野公园北端,收藏并陈列着日本及整个东亚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托保管的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美术品和文物并不总是安静地躺在博物馆中束之高阁,其中许多展品都很受日本年轻人的喜欢,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很多流行文化都是从博物馆中距今成百上千年的文物中汲取灵感。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些场地也会作为电影、电视剧等时代剧的拍摄场地。
    
    東京国立博物館-トーハク官网主页(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门类包括书法、绘画以及与茶道相关的工艺品等。此前,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来沪参加活动时,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谈及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他表示,“日本从古至今就崇尚喜爱中国的美术品、文物,收藏也是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这里我可以比较自豪地说,有一些文物,在中国都已经失传,但是它们在七八世纪传到日本之后,日本收藏者非常珍视,被很好地传承下来,在日本至今都有所保存。”
    谈日本文物与博物馆展陈
    艺术评论:东京国立博物馆有着140余年的悠久历史,其馆藏文物的征集与体系建构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主要也是依靠考古出土、征集购买、私人捐赠等渠道么?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资料图 图源网络)
    钱谷真美:东京国立博物馆目前收藏有11.7万件左右的文物,每年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新的增加,其收藏途径包括购买、捐赠,还有一些比如像寺庙、个人收藏的,他们希望寄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致这三种途径。如果说我们有购买能力的话,看到我们希望得到的文物,能够购买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因为财政预算的关系,购买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有一些私人藏家手上有非常精美的文物,希望他们能够以捐赠这种形式令藏品进入到博物馆。目前购买和捐赠的比例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每年多少会有一些浮动。
    寄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这些文物虽然所有权并不属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但是馆方可以对其进行研究和展示,基本上是一直存放在博物馆的。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比如说我们存有很多寺庙文物,是他们寄存到这里的,有时候他们建了新的博物馆,希望把他们寄存的文物拿回到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展出,偶尔也会有此种情况。
    艺术评论: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特色文物,能否向中国观众介绍几件,可以代表日本特色的。
    
    江户时期菱川师宣画《见返美人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钱谷真美:《见返美人图》是属于江户时代(17世纪)的浮世绘,主要描绘回眸美人。在日本这样的浮世绘比较受欢迎,但实际上日本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幅《松林图屏风》,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是一位叫长谷川等伯的画家在公元1600年左右画的,它看起来有一种远近的透视感,也算人生有远有近、有起有落的一种表现。还有这幅《鸟兽人物戏画卷断简》,是平安时代(12世纪)的纸本水墨作品,将青蛙和猴子拟人化地表现,是一种幽默的表现方式,这也算日本漫画的一个开端。前些日子我们举办了这件作品的一个临展,当时为了看这幅很长的画卷,观众排队长达5个小时。
    
    江户时代久隅守景作品《纳凉图屏风》(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纳凉图》,江户时代(17世纪)作品,描绘的是一家人在葫芦藤下纳凉赏月的场景。《遮光器土偶》也是一件非常具有人气的展品,距今约三四千年前,有人觉得它的造型像外星人,其原型甚至入过日本的漫画,风靡一时。《摩耶夫人及天人像》是法隆寺宝物馆收藏的大概7世纪的铜造佛像文物,表现的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从腋下生下释迦牟尼的场景,像这样的铜造佛像一共有48件,均为传世品。这把平安时代的《梨地螺钿金装饰剑》是我们非常受年轻女性欢迎的一件展品。为什么年轻女孩喜欢这些东西呢,因为有一款年轻女孩非常喜欢的手游,游戏的主人公是刀剑变身的英俊男子,其原型就是我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之一,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到东京国立博物馆来看这件作品。日本很多的流行文化都是从博物馆中距今成百上千年的文物中汲取灵感的。
    
    日本绳文时代遮光器土偶(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和中国交往比较少的时期有两个,第一次是从9世纪到12世纪,即日本的平安时代,也就是当时和唐代交往中断期间。第二次就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当时和中国的交往也不是很频繁,当然不是说一点交往都没有,只是比较少。在这两个交往较少的时期,日本把之前和中国交往中从中国借鉴的文化进行吸收、融合,形成具有日本自己风格的这么一个时期,同时在这两个时期日本本土文化逐渐开花结果,比如浮世绘就是江户时代的特色,在平安时代日本的假名就出现了,当时使用日本自己的文字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比如类似中国的诗的和歌等这样的作品也逐渐出现。近150年来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本逐渐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相关的这些展品在我们的博物馆都是可以看得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