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不断接近孔子思想真谛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福建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时下,有关《论语》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而张石山的这本《被误读的〈论语〉》,却独具慧眼,值得一读。
    多年来,人们对《论语》原典以及对孔子的误读尤多。为什么会误读?原因很多。一种是“依文解经”。字句对应,文通字顺,翻译准确,但原文究竟说什么?译注家不明白,读者自然难明白。一种是“高推圣境”。历代经学家多有此类思维定式,不敢对孔子稍有怀疑,凡难以索解之处,一概高推圣境,贬抑他人。一种是出于无心的误读。依循前人解析,人云亦云。而这本书的作者,不迷信权威的注释,不盲从惯常的解析,大胆提出质疑,认真分析原话,力图还原孔子的思想真谛,可谓用心良苦,令人感佩。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仁”是散落于《论语》各处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仁”正是笼罩于《论语》之上的一种整体性的氛围,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个字眼的选择,每一个判断的考量和每一种价值的估定。比如,在《天下己任何尝择居处》一文中,作者对孔子所说的“择不处仁”这句话进行了严谨考证,认为“里仁”的意思应该译作“居于仁”,而不是“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择不处仁”应当译为“择仁而处”才对。
    鉴于史料缺失,阅读《论语》原典成为后人认识真实孔子的最佳途径。而《被误读的〈论语〉》一书则这样启示我们:《论语》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读法。对于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了解孔子的学说与思想,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