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中山王墓出土玉器尤为引人瞩目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江苏网 newdu 参加讨论

    汉中山国是汉代的重要封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第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迁都卢奴(今定州),始为汉代的中山国。两汉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留下了大量的汉代中山王墓。
    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中山简王刘焉夫妇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120~122号墓、陵北137号墓等。这些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丰富,其中,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尤为引人瞩目。它们质地细纯,光泽莹润,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是一批难得的汉代玉器的珍品。现选取其中代表性玉器分类介绍如下:
    
    丧葬用玉
    汉代是丧葬用玉的鼎盛时代,认为玉是“山岳精英”,以玉敛葬,可以不朽。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葬玉就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和镶玉棺等。两汉中山王墓出土丧葬用玉种类齐全,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丧葬用玉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中山王墓中共出土玉衣四套:金缕玉衣三套,银缕玉衣一套,鎏金铜缕玉衣片若干。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意义尤为重要,是目前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并且是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玉衣,使世人得以认识了玉衣的真面目。
    礼仪用玉
    据《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到了汉代,玉器的功用有了延伸与拓展,礼仪功用已经大大衰退,渐趋成为馈赠的重要礼品和信物,或悬挂做装饰。考古发掘汉代“六器”之用的礼仪用玉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较少,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玉器中也仅有玉璧、玉圭。但这几件玉器,制作异常精美,雕工精湛,纹饰灵动,且器形较大,是汉代礼玉的精品代表。
    装饰用玉
    古人将玉视为祥瑞的象征,并且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念。上自皇室贵族,下至文人雅士,都喜欢用玉装饰自己。正如《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有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