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褒扬从祀名臣的历史功德。在中华统序中还有一个重要群体,就是历代的功臣名将,历代帝王的宏图大业,都要靠他们的忠诚、智慧、谋略和勇敢去实现。“忠君礼臣”,便成为古代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也已体现在庙宇祭祀之中。历代帝王庙正殿,主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在东西配殿,从祀历代名臣。他们或是开国元勋,或为治国良臣,都享有平等崇祀之礼遇。雍正帝把他们的非凡才能,比喻成山川灵气之所聚,赞誉其功劳益于国家社稷,品德堪为股肱重臣。这里顺便提一下,雍正很信服《论语》中的一句话:为君难,为臣不易。若深知这个道理,就不会再说一言而兴邦了。这表明雍正帝对“君臣共治天下、两者不可或缺”理念的信服与尊重。 第五,见证了中国建筑的历史辉煌。历代帝王庙,集明清两代建筑精华于一身,见证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辉煌。景德崇圣大殿,是全庙的经典建筑,明嘉靖帝建庙时,就使用了珍贵的金丝楠木立柱,今天已是绝世之作。乾隆帝把殿顶更换为纯黄色琉璃瓦,施用金龙合玺彩画,把规格提高到“乾清宫”“奉先殿”级,显得更加豪华而凝重。雍正、乾隆帝的四座御碑,分列在大殿两侧,东西配殿烘托着主体大殿,更是气势恢弘,蔚为壮观。整座庙宇高低错落有致,前后层次分明,处处显示着皇家庙宇的风范。当年庙前街建有两座景德街牌楼,均为明代原构,异常精美。如今在首都博物馆大厅复建了其中一座,历代帝王庙当年的皇家气派可见一斑。 今天历代帝王庙,已是一座“绝版庙宇”,也是硕果仅存的唯一集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历代帝王于一体的历史纪念场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它的保护工作,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满目疮痍之后才实现了重大突破。民国初年祭典废除,庙改作他用,最后的使用单位是北京159中学。从2000年底到2004年春,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实施了历代帝王庙文物保护工程,包括搬迁学校、修缮庙宇、恢复陈设,举办展览,实现了对外开放。作为这项工程的亲力亲为者,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帝王庙这处珍贵文化遗产必将得到永续的保护。 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帝制湮灭,走向共和,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作为后人,我们理应对先哲前贤怀有温情与敬意,更有责任反思历史,有所效法,有所儆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