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资料图) 资料图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正当这些珠算口诀逐渐远离孩童时,近日从法国巴黎传来消息:中国珠算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备选目录。 巴黎时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非遗”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将于12月2日至7日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市举行,包括中国珠算在内的23个项目列入该组织“非遗”备选目录。同时成为备选项目的,还有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和食等。这些备选项目基本上是能够通过的。 据“申遗”牵头单位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称,一旦珠算正式成为“非遗”项目后,将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比如召开权威专家讨论会、与教育部门沟通等。截止目前,中国入选“非遗”项目总数已达37项,包括昆曲、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剪纸、活字印刷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成为“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联合国“非遗”备选名单里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另一说法是2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另一说法是,早在公元前600年我国就有了“算板”。更有传说认为,算盘和算数是黄帝手下一个名叫隶首的人发明创造的。至今在中国农村还流传着隶首当初算账时发明的中国式“阿拉伯”字母,80岁以上的年老人还会写、会用。这10个字母的写法: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即代表从1到10这10个数字。他还据此发明了最古老的算盘。 算盘,又作算盘。中国是算盘的故乡,这是汉族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为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常常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药铺柜里就画有一架算盘。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就叫做珠算。早在明代珠算就已相当普及,并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年)的《直指算法统宗》。由于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汉人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2008年时,珠算已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近年来,自从有了计算器、计算机、电脑等计算工具的出现和普及,珠算便成了“古董”。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取消了珠算,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所代替,取消珠算教学可以减负。虽然国家取消了珠算教学,但是各地仍有坚持者。去年8月,江苏开始把珠心算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内容,列入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试验。 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心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因此珠算对青少年运算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是一种有益于青少年的益智类活动。不过有人担心,随着珠算“申遗”的成功,可能会带来珠算培训热、考级热等现象,珠算将更多地与商业利益相纠缠。但是,如果没有人参与,这种“非遗”又将面临着“空壳”的尴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