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冯姓是典型贵族后裔:冯异为后人留下众多成语(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华西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冯姓争议:是否都出自姬姓
    
    影视作品中的冯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冯简子是姬姓还是归姓,历史上和当下均有争论。
    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简子是属于姬姓。《元和姓纂》中介绍“冯”姓时说:“《世本》又云:‘姬姓。郑大夫冯简子后。’”河南省荥阳市冯城村冯氏宗祠1994年的重建碑记上记载说,冯氏渊源系出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支子简子为郑国大夫,被封于荥阳冯城,以地取姓,所以为冯。
    还有种观点认为,简子是归姓,但不一定是冯夷之后。冯夷之后,冯姓几乎灭绝,周宣王时也只有道家仙人冯长等极少数人。
    对此,成都的冯姓研究者冯忠德认为,归姓最早的一支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做部落联盟首领前,曾是归藏国(今湖北秭归)国君,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留下一子继任归藏国君。其后子孙世守此国,就以归藏国名为姓。后来又省去“藏”字,成了“归”,称为归氏。所以,从祖根上说,归姓还是出自姬姓。
    冯忠德说,无论哪支冯姓,均出自姬姓,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讲,“3000前是一家”。只不过后来的裔孙哪些属于长卿,哪些属于简子,就得以各自的族谱记载为依据了。
    正宗冯氏:贵族血统明确而显赫
    多家史料、家谱、书籍认为,冯长卿是冯姓开族之祖。冯长卿是怎样成为冯姓始祖的呢?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姬高受封于毕地
    公元前1075年-前1068年,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姬高,随周武王姬发讨伐纣王。纣王众叛亲离,自焚于鹿台。
    《周本纪》中,记载周武王凯旋的情形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3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这里的毕公,就是姬高。由此可见,姬高的功劳和地位,都是很显赫的。
    周王朝建立后,封赏功臣。姬高受封于毕地(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部),他也称为毕公高。毕公高及其后裔,此后就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随着分封制引起的不断分化,毕氏与周宗室慢慢疏远而成为独立的一支。
    毕氏封地中,有一个地方叫冯邑,不排除毕氏中有部分成员“以邑为姓”而改姓冯。但在那个时候,冯姓并不明确,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毕氏以魏地为氏
    大约400年后的公元前661年,毕公高的第十五世孙毕万投奔晋国,成为晋献公的重臣。当时晋国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晋献公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晋献公将全国军队分为两部分,他率上军,太子申生统下军。毕万被封右将军,随晋献公征战。
    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魏、狄国。后来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死去,久已存在的宫廷矛盾终于爆发。4位公子为争夺王位而混战,导致国力损耗,元气大伤。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魏氏。
    毕万的儿子名武,人称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是重耳身边5位贤士之一。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身边。后来重耳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史称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因城为氏称冯氏
    到魏武子玄孙魏献子时,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为“六卿”,把持了晋国的大权。公元前452年,魏献子后裔魏桓子与赵襄子、韩康子等共杀帮助晋悼公复兴霸业的大功臣知伯。公元前401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3家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晋侯联合灭掉晋侯,三分其地,完成了“三家分晋”。此时已进入战国中期,这就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国。魏武侯死后,儿子魏惠王即位,就是孟子所见的梁惠王。
    毕万的第十一世孙、魏桓子之孙魏斯,于公元前446年继位,是为魏文侯,其子长卿受封于冯城(居地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县东部)。长卿及其后代因城为氏,逐渐放弃了毕、魏之姓而姓冯,尊长卿为始祖,尊毕万为鼻祖,尊毕公高为远祖。
    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主要在于其明确而显赫的贵族血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