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论孔子思想体系的逻辑(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二、从天道到人性
    效法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把人类社会按照天道运行的法则组织起来。例如孔子认为,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就是与天道一致的:天地二元,但不是平等的,天在地之上,天尊地卑,人类社会必须有上下尊卑之分,所以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官尊民卑。所以等级秩序就是天道。父亲对于儿子,君主对于臣子,就好像天对地一样,决不可颠倒。所以《周易·系辞》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样,人类社会就可以按照天道的运行方式,有秩序地运转了。
    效法天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把人的某些性质的来源归结于天,认为是天造就了人的精神品质。这样,人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品质都是人天然应当拥有或遵守的,毋庸置疑的。因此,人的最基本的精神,即人性,就是天命的衍生。天主宰人类社会,也主宰人的精神,人性直接来源于天命。所谓“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性自命出》),“天命之谓性。”(《中庸》)孔子说他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学而》),并强调人对天命应有敬畏之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性来自天,所以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种种不同的环境风俗等的浸染,就会有差别,逐渐偏离道德,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性自命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正心,诚意,这样才能保持天性,这就是所谓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孔子的所谓“君子”的品德,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孟子所谓“求其放心而已矣”,也是这个意思。
    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应当符合天性,否则就是戕害天性。人能够保持或顺应天性,就是有德。“德者,得也。”(《乐记》)所谓德,就是得到、保持这种天性。德的基本要求是直,德字在古文字中,常常写作从彳,从心,从直,心直道而行就是德,所以,孔子主张直道而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卫灵公》)正直就是直接与上天赋予人的根本性质相合。所以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率性而为,也是顺天命而行。例如《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认为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联系,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孝经》讲的“父子之道,天性也”。所以,父子相为“隐”,反而成了“直”的表现,在儒家伦理中是美德。
    正直的品德直指天性。正直对自己而言,就是要至诚,所以《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对他人来说,就是要忠信。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