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家庭教育 >

应当如何看待《二十四孝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百善孝为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二十四孝”也热了起来, 《二十四孝图》出现在大江南北很多乡镇的街头墙上,甚至巨幅动画造型宣传画还在山西太原高架桥桥墩上亮相,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研讨活动也屡见报端。尽管热闹,对于“二十四孝”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说它是封建糟粕,应该抛弃,有人说其中虽有愚孝,但孝的精神值得挖掘弘扬。“二十四孝”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十四孝图》究竟是不是儒教的内容?我想当然是。佛教、道教、墨家等绝不会像儒家这么强调孝。孝是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基本德行。 《孝经》在汉代甚至被认为是可以和《春秋》比肩的重要经典(汉人常说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 。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区分儒家的学理形态、政治形态、教化形态。譬如,孝的观念, 《论语》到《孝经》中对孝作为一种价值的论述,即是一种学理形态。汉代以来一直到魏晋,官方所倡导的“以孝治天下” ,即是孝道的政治形态。孝道作为儒家教化的重要内容向民间渗透,最后就形成了《二十四孝图》 ,它显然是儒家的教化形态。
    儒家的学理形态和政治形态、教化形态多少会有些差异。很多时候,学理形态已经改变,政治形态尚未变,教化形态更滞后。另外一些时候,儒家的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的变迁未能由学理形态给出相应的支撑。这种情形在孝道问题上也存在。譬如说,汉代的“名教”以孝为核心,而魏晋时就遭到玄学的猛烈攻击。所以汉魏以降很少再提“以孝治天下” ,此后儒学学理发展中孝道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但是,民间教化中孝道却被高度重视。 《二十四孝图》就是民间教化中把孝道极端化的一个结果。换言之, 《二十四孝图》是儒家的教化形态与学理形态相脱节的产物,是没有学理支撑的教化。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儒家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说它是儒学,它是“儒”而非“学” ——没有儒家的学理支撑。
    儒家的学理形态要不断去反思、引导、重构儒家的政治形态、教化形态。任何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都是在历史中变迁着的,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对于儒家的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不能刻舟求剑,时移世易,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就要与时俱进,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执着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时代境遇下的某些儒家政治形态、教化形态的陈迹刍狗,无视儒家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随历史变迁而变迁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则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儒家学理形态要反省、引导、重构儒家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其主要途径首先是正本清源,即回归儒家的基本经典和根本义理。如果说现有对儒家基本经典和根本义理的理解尚不足以反省、引导和重建政治形态、教化形态,那就说明儒家学理形态的建设还不够,或者说旧的学理形态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其学理形态。在学理形态没有足够的更新和重建之前,谈儒家的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十四孝图》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层次比较浅的问题。从学理层面来看, 《二十四孝图》虽然提倡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重要价值,但是思想极端,不合中庸之道。部分内容违情悖理,从根本上违反了儒家“缘情制礼”的原则。有些内容甚至可以说与从《论语》到《孝经》的经典论述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今日弃之可也,不宜再次宣传和提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