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朱子家训》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此《朱子家训》实际应为《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应该分清楚。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