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传统文化成为“濒危物种”,那就要让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化、专业化,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其实,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我们也已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央视的汉语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这两个节目一时间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全国的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在观看这个节目,有的甚至重新拿起书本,学习汉语文化精髓。之所以说这两个节目成功,是因为这两个节目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大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并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才是最大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能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要寓教于乐,要结合兴趣点,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乐趣。很多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一味要求死记硬背,如背诵整篇古文、背诵三字经……不注重方法,最后,精力耗费很多,成效却并不明显,达不到学习传统文化应有的实效。当前,结合“互联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新突破,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融合网络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产品不断涌现,让传统文化传承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