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是我国古代面食的总称,面食而带汤的,统称汤饼。汤饼包括今天的面条、面片儿、饺子、馄饨和汤圆。 面条又叫索饼。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有一种面食“挼如箸大,薄如韭叶,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伤寒论》说“食以索饼”,这就是面条。《清异录》曾记载:“金陵士大夫家,湿面可结裙带”,也说的是面条。面条因为长而细,谐“长寿”(长瘦)音,所以历来在生日时专食。《唐书?王皇后传》说:“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宋楼钥《北行日录》说:“乾道五年十一月十五日,生朝作汤饼。”元张翥《最高楼——寿仇先生》说:“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水调歌头——自寿》说:“腊彘开红玉,汤饼煮银丝”。《大明会典》:“皇太后寿旦,正统间,有寿面”,“东宫千秋节,宣德间,有寿面”。这些都足以证明唐宋以来便有吃面条祝寿的习俗。 面条之外,面片儿也称汤饼。晋束皙《饼赋》说:“面迷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正是西北、山西一带揪面片儿的情状。面片儿又称馎饦,作法不一,有用两手揪的,也有用一手拈薄的,犹今北京所谓的“猫耳朵”。《齐民要术》说“饼法”:“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这就是面片儿。 另一种汤饼即馄饨。《一切经音义》引《广雅》:“馄饨,饼也。”《类篇》引《博雅》也说:“肫,饼也。”《武林旧事》说:“冬至享先,则以馄饨。”《剑南诗》自注也说:“乡俗岁日必用汤饼,谓之冬馄饨,夏馎饦。”可见馄饨是专门在冬天吃的。薄皮、肉馅,与无馅的面条、面片儿不同。也有称饺子为馄饨的。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馄饨似是今天的饺子。 北宋《苏轼集》中提到一种食物叫牢九。许多人不知是什么东西。《老学丛谈》说:“牢九者,牢丸也。即蒸饼。宋讳丸字,去一点,相承已久。”牢丸即是汤圆,取其封合牢而呈丸状之意。宋避靖康嫌名,所以“丸”省一点,后人不知,以为“九”字。 面条、面片儿、馄饨、饺子、汤圆都是水煮带汤的面食,统称汤饼。可以看出,起码是南北朝时代,中国的面食已有多种做法,蒸、煮、烤、烙均有之。这里只举煮食者,亦可见我国之烹饪,不但菜肴丰富,主食也是花样繁多的。 作者介绍:王宁,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北师大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章黄之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传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