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讨论,促进国学课程参与度 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诵读为主要方法的国学教育。黑龙江大学的教学经验是,今天的大学国学课程,老师也要秉持传统国学教育的规律,从诵读开始,让学生在诵读中记忆,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比如在“《诗经》导读”课堂上,老师就按照古代读书人吟诵的调子,教学生一起吟诵《诗经》中的经典名篇。读的形式很丰富:老师通过听录音读、领读、接读、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各种诵读方法,在书声琅琅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情趣盎然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除了诵读,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的参与,还必须有讨论。《古代诗词经典赏析》课程中,老师每次选取一位同学在课前担任“主讲教师”,用8分钟的时间为同学鉴赏一首古诗,之后同学展开讨论与提问,而在此期间,老师相机穿插,或补充、或提示、或赞许,或点拨,使学生对国学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文学院更在拔尖人才试验班中,开展了学术讨论型“读书会”,由学有专长的博导、教授为学生制定书目,提出引导性讨论话题,学生和老师共读一本书,并举办师生面对面讨论的读书会。国家级名师、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敬圻教授就与本科生“相约《红楼梦》”读书会,一起品读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的如梦人生。他从自身几十年来的阅读感受入手,强调大学生已经进入了研究者行列,在熟读、精读、细读《红楼梦》的同时,要具备正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尽量避免阅读情绪化,主动担负起研究者的责任。 通过诵读和研讨深入参与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2011级、2012级试验班学生反映,他们在校内外保研面试中,对很多前沿性学术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保研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