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黄河文化——陕北“跑驴儿”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中华五千年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毛驴是农家一宝。陕北佳县、米脂、绥德一带的“佳米驴”是上了金榜的优良品种,每年有数千头引到外省区繁育;定边、靖边、榆林的 滚沙驴是适应沙区的好畜种。毛驴温驯老实,体格健壮,宜粗饲,耐役使,少疾病,犁地驮重拉碾推磨,样样能干。因此,农民把它当心肝宝 贝一样看待。过去,陕北交通不便,山道弯弯,人们常常骑驴代步。特别是媳妇回娘家,乘驴坐鞍,甭提有多惬意!俗语说“骑驴婆姨赶驴汉 ”,描绘了这样一幅山区民俗画:蓝蓝的天空,山峁小路上蹄声、铜铃丁当。新媳妇丹唇桃腮,穿红着绿,稳坐驴背,仪态万方。提篮的新女 婿美滋滋儿地赶着驴儿,漫步紧随。小两口或悄悄细语,或相视嬉笑,风情嫣然。小后生一高兴,引吭高歌,扬头来几声信天游,逗得媳妇格 格直乐。毛驴与农民生活如此密切,它自然要进入群众文艺生活领域。巧媳妇们会用彩纸剪出活泼的驴儿,会用绒布缝成憨拙的驴儿,蒸面花 、捏泥塑和农民画中都少不了驴儿这一角色。
    媳妇骑驴回娘家的习俗也成为民间舞蹈的一种创作原型。很久以来,陕北三边(定边、靖边、安边)和绥德、米脂的春节秧歌中,都有一道不 可少的节目——跑驴儿。
    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用柳枝、竹条、木棍扎骨架,蒙上黑纸或黑布为皮毛,染黑麻束做驴鬃驴尾巴,制成惟妙惟肖的毛驴道具。如同表演“猪 八戒背媳妇”一样,“跑驴”中的媳妇和毛驴其实是由同一演员表演的,下半身演毛驴的走、跑、惊、跳等动作,上半身演媳妇在各种情况下 的神情姿态,动作和谐,舞姿风趣幽默。毛驴道具用绸带挂于浓妆艳抹的少女身上,外穿红衫黑裙,宛然新媳妇骑驴儿,手牵绳索,可使耳动 尾摇,驴儿就“活”了。一英俊后生扮饰新女婿,头拢白生生的羊肚子手巾,身着青裤白衣黄坎肩,腰扎红绸带,好不潇洒。
    秧歌队走村串户,唢呐声声,锣鼓锵锵,穿插“骑驴媳妇赶驴汉”,媳妇俊秀,后生活泼,驴儿头脸黑白分明,双耳尖尖,双目炯炯,摇头摆 尾,格外引人注目。打谷场或大院落就是天然舞台,秧歌队和观众围一大圈,只听得唢呐《得胜令》落音,鼓点敲起,表演开始。赶驴汉一个 鹞子翻身跃入场内,回首示意,引出小黑驴儿。小媳妇作娇滴滴状碎步翩翩而上,勒嚼亮相,驴头左顾右盼,耳竖尾摇,先引得观众会心一笑 。驴儿跑圆场,颈上铃儿丁当,媳妇眉飞色舞。“夫妻”边扭边舞,四目相对,脉脉含情,恩爱缠绵。随着音乐变化和鼓点起伏,驴头或高扬 上坡,驴尾或上翘下坡。过河时,小伙踏石跳跃,舞到彼岸,驴儿畏缩不前,进一步退两步,把小媳妇摇来摇去。小伙无奈,只得脱鞋下水牵 驴。过得河来,驴蹄一滑,卧倒泥滩,小媳妇又惊又羞,新女婿又急又气,抓耳搔腮,推驴拉驴踢驴,半天才将驴儿扶起。情急之下,猛抽一 鞭,驴儿狂奔,小媳妇颠得难受,小伙追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撵上驴儿,手拽缰绳,欲打又止,生怕再惊了驴儿。媳妇惊魂初定,含嗔 含怨,继而哑然失笑。小伙打躬道歉,稳操鞭绳,呵护爱妻。驴儿缓步坦途,恢复安详,远去……此番表演,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看得人回肠荡气。直到驴儿下场,四周笑声飞扬,掌声骤起,一阵阵叫好。
    民间艺术在流传中不断提升品位。1984年,榆林地区民间艺术团成立,吸收一批民间艺人入团。擅长陕北民间歌舞的李增恒、张有万等成 为团里的舞蹈骨干。张有万等人采集民间“跑驴儿”形式,整理充实提高,将它搬上了文艺大舞台。张有万男扮女装“小媳妇”,其扮相神似 形似,舞姿美妙生动,令人赞不绝口。表演完毕脱下秀发饰套,却现出男子汉本色。他们的“跑驴儿”从黄土高坡演到省城西安,演到首都北 京,直到演出国门,轰动了法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家的许多城市。
    黄土地上诞生的这一民间舞蹈节目久久不衰,并且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